军民融合 高校也是主角-中工军事-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库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军事

军民

军民融合 高校也是主角

2018-10-11 15:07:21 科技日报

  协同创新:从“小打小闹”到“互相促进”

  去年,西南科技大学参与的“强辐射环境强适应型机器人关键技术及其应用”项目,获得四川省科学进步奖一等奖。目前,运用该成果的一批核电机器人“应急尖兵”,正在核电站内随时待命。

  “没有军民协同创新,单凭任何一方的力量,无法完成这样的项目。”学校合作发展处处长朱目成说,该项目自启动攻关以来,学校与中科院光电所、中物院核物理与化学所等军工科研单位,在装备研发、技术推广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产学研用合作。

  15分钟车程到达中物院、30分钟到达气动中心,过去这短短的“地理距离”,对期盼军民融合的西南科技大学来说只能“遥望”。

  “国防军工单位‘活不少、设备好、人才缺’总有我们能够参与的工作。”朱目成说,多年来学校通过从“小打小闹”承担部分军工项目研发起步,通过“点滴积累”不断提升军民协同创新水平,到如今已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广泛参与各领域军民科研合作。

  2016年,四川首个军民融合产业研究院“四川省军民融合研究院”落户西南科技大学。通过开展科研合作,学校先后与中物院、气动中心等单位联合建立了环境友好能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等19个省部级以上重点科研平台,获批科研项目60项,包括“核设施退役和放射性废物治理”等重大国防军工科研项目。同时,多项军民两用科技成果也在学校诞生——全天候激光成像仪被列入四川重点科技成果转化清单;氡监测仪、碳气凝胶制备等多项成果,在学校的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转化,科技园已有17家入孵企业被绵阳市认定为军民融合企业。目前,学校正与中物院、航天五院等开展激光清洗、气凝胶在航天器及空间技术中的应用,核素气凝胶收集检测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和技术转化等项目。

  “谋略”先行:为军民融合贡献智慧

  去年4月,《四川省“十三五”军民融合发展规划》通过并实施,成为指导四川省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件。这份绘制未来四川军民融合发展的“宏伟蓝图”,正是由西南科技大学牵头编制。

  作为国内最早一批从事军民融合顶层设计的高校,早在2007年学校就组织专业团队开展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实施、产业发展、政策体系研究等工作。团队负责人兼西南科技大学四川军民融合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张勇教授说,由于军民融合研究“门槛”极高,团队在进入该领域初期,收集数据都是难题——2007年开展中国(绵阳)科技城定位研究时,甚至连绵阳市当地的军民融合产业数据,都是通过国家国防科工委解密后获得。

  但团队“早参与、早投入、不放弃”的研究,如今已是“守得云开见月明”——2015年,四川获批国家全面改革创新试验区后,围绕“军民深度融合”的先行先试如何推开,张勇团队提出了设立军民融合产业基金、开展军民融合企业认定等5条建议。当年,四川开全国先河,首次开展军民融合企业认定,并在认定的基础上通过财政、税收、金融等精准扶持和服务。2017年,全国首只省级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四川天府弘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基金”注册登记,基金规模达到100亿元,未来四川的航空、航天、化合物半导体芯片、信息安全等军民融合重大创新工程,都将得到基金“滋润”。

  目前,学校军民融合研究团队已被四川省社科联认定为四川省首批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四川军民融合产业研究团队”;去年11月,张勇教授作为首席专家,带领团队联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组建的“军民融合发展研究智库”成为四川省首批批复设立的22个新型智库之一。

1 2 共2页

编辑:傅仁誉
 
 

相关阅读

 
 

图片

 

图片

 

排行

 

专题

  • 专题

    2018网络媒体国防行

  • 专题

    我与军队的不解之缘-中工网

  • 专题

    本网策划:“我”和军队的不解之缘

  • 专题

    2018年征兵工作进入倒计时-中工网

  • 专题

    也门首都再遭沙特空袭 房屋倒塌现场一片狼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