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庭接连出了三代红嫂:宣讲沂蒙精神是“家学渊源”(组图)-中工军事-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库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军事

军民

一个家庭接连出了三代红嫂:宣讲沂蒙精神是“家学渊源”(组图)

2019-01-11 13:57:05 解放军报

  张淑贞

  顶起了该顶的那片天

  在战地托儿所生活过的孩子,很多都是当时党的高级将领的后代,解放后,他们的父母不是元帅就是将军。“母亲曾不止一次对我们说:‘别以为咱们把孩子养大就多了不起,人家爹妈上前线打鬼子为老百姓,咱们就该把人家孩子养好,让他们放心。’”张淑贞三儿子于千林说。

  1970年,于千林在部队服役,偶然在庐山见到了徐向前。徐向前问他:“你是哪里人?”于千林回答:“我是沂蒙老区的。”徐向前说:“啊?我当年也在沂蒙老区待过。”交谈到此终止,于千林始终没有说出徐向前就曾在自己家工作过。

  “母亲是个老党员,她受奶奶王换于的影响很大,只要是组织的要求,哪怕遇到再苦再难的事,她都坚决去执行。”于爱梅曾有个大哥。有一次,日军来到村子里“扫荡”,一家人带着托儿所的孩子往山里转移。那天天气突然变冷,担心孩子们受冻,张淑贞就让9岁的大儿子回家取衣服。过了很久,大儿子都没有回来。三天后,鬼子离开了村子,张淑贞回家看见大儿子趴在床上一动不动,身体发青,没有了呼吸。

  张淑贞当时是妇救会长,负责附近13个村庄的抗日宣传发动工作,白天要带着人冒着枪林弹雨到前线去救伤员,晚上还要去悄悄地发展党员。她在前线救伤员时衣服被流弹穿过孔,头发还被烧焦过,为了发展一名党员跑过几十趟。

  2003年,一辆轿车开到于爱梅家门口,车上下来一位老人。走进家门,他定眼瞧了瞧端坐在堂屋的张淑贞,便“扑通”一下跪了下来,大声喊道:“娘,我是小点!儿子可找到你了!”虽然阔别几十年,但张淑贞听到那个熟悉而亲切的名字时,立刻就对上了号,“小点”是当年在战地托儿所待过的赵国桥。张淑贞与他紧紧相拥,放声大哭。

  那天,于爱梅看着热泪纵横的母亲,体会到了母亲这么多年深藏心底的苦楚和思念,“母亲是用女性特有的柔性大爱,顶起了她这个党员该顶的那片天。”

1 2 3 共3页

编辑:傅仁誉
 
 

相关阅读

 
 

图片

 

图片

 

排行

 

专题

  • 专题

    “春暖花开”策划|军事40年:国防和军队建设伟大成就

  • 专题

    2018网络媒体国防行

  • 专题

    我与军队的不解之缘-中工网

  • 专题

    本网策划:“我”和军队的不解之缘

  • 专题

    2018年征兵工作进入倒计时-中工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