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库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军事

军旅

扫雷大队中士杜富国:爆炸瞬间,他将战友护在身后(图)

2018-11-25 10:32:59 解放军报

  “他是条汉子,他很坚强”

  重症监护室外,战友们都在焦急地等待。72小时过后,大家终于等来了“病情稳定”的消息。

  “艾岩……伤得重吗?”醒来后,杜富国心中首先想到的是战友艾岩的安危。

  此时,杜富国还不知道自己手没了,眼球被摘除了。

  “富国,你好好养伤,艾岩平安。”在治疗前期,为了让杜富国更好地康复,家人、战友和医护人员擦干眼泪,选择暂时向他隐瞒伤情。杜富国问分队长张波:“我的手怎么没有知觉?”张波只好说,是因为包扎得较紧。

  “我要多吃点肉,好早点归队。”脱离危险期后,杜富国对一直陪伴左右的扫雷四队队长李华健说。李华健听得心如刀绞。

  看到病床上的杜富国,妻子王静只能将巨大的悲伤藏在心里。她抚摸着丈夫的面颊:“我们在这里,你一定要坚强。”

  得知双手被截肢,杜富国难过极了。经过两天开导,他才开始正常吃饭、开口说话。白天,面对来探望他的慰问团,他习惯性地绷直身体,试着敬礼,却只能动一下右臂;夜深人静,他会悄悄对妻子王静说:“我身上有点疼……”

  相对于双手的伤情,王静更在乎的,是丈夫的视力:“双手可以安装假肢,但眼睛就比较麻烦,毕竟才27岁,以后日子还长着呢。”

  11月17日,负伤后的第38天,医院和部队决定把全部伤情告诉杜富国。为此,西南地区最好的心理医生被请来,准备了好几套心理疏导方案。“他是条汉子,他很坚强。”全程陪护在旁的卫生员帅超意外地发现,心理疏导方案没用上,杜富国甚至反过来安慰战友们……

  “他那么勤快、手那么巧,如今却没了手;那么爱笑的他,却再也看不到这个世界。”李华健语气低沉地说。

  “无论什么任务,他总是把危险留给自己”

  雷场上,杜富国是业务骨干,背的行装总是最沉的。对讲机里,总有人喊杜富国去帮忙,“因为他懂得多,带的工具也全”。

  杜富国的“好手艺”是全队公认的。入伍前,他学过两年汽车修理,手巧。队里一旦遇到水工、电工、木工的活儿,只要叫一声“杜富国”,他都会乐呵呵答“到”,都有办法搞定。

  杜富国小时候家庭条件不好,父母双双去了广东打工,他背着弟弟妹妹放牛、砍柴、干农活。长大后穿上军装,他的“抠门”也是出了名的。

  杜富国每个月把工资交给父母,自己只留几百元。战友们玩手游时,都不喜欢和他组队玩——因为,他的手机屏幕摔裂了,游戏时看不清楚屏幕,他却始终不肯修。

  对自己,杜富国称得上是“吝啬”;可对战友,他很大方。在艾岩的眼中,杜富国不仅是他的救命恩人,还是处处为他着想的好大哥。2016年12月,和杜富国刚认识时,艾岩父亲生病做手术,急需用钱。杜富国主动借了1.2万元给艾岩。

  杜富国的排雷手艺,是经过实战检验的。在扫雷四队营区橱窗内的“扫雷龙虎榜”上,杜富国的名字赫然在列。

  “跟富国在一起,他总把我护在身后。”在马嘿雷场上,杜富国与临时组队的战士唐世杰探到10多枚引信朝下的火箭弹,杜富国让他退到安全地域观察,自己上前处理。整整一上午紧张清排,杜富国的防护服被汗水浸透。

  杜富国的班长许猛,至今保存着一张珍贵的照片。那是在马嘿雷场,杜富国清排出一枚反坦克地雷时拍摄的。“足有小脸盆那么大,是队里排除的第一枚反坦克地雷。”许猛说。

  山高林密,人都很难上来,坦克怎么来?杜富国探到“大家伙”的信号时,已经猜到这是一颗“诡计雷”,他对同组作业的许猛说:“班长,让我来!”

  现场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杜富国小心翼翼拆除地雷引信,汗水顺着脸颊低落……十几分钟后,他从土里捧出地雷。

  如今已经转业离开部队的扫雷四队原队长龙泉,听说杜富国负伤的消息后,特意赶到医院探望。“意外,却也不意外。”在龙泉眼中,杜富国排雷技术好、心理素质好。但他也清楚杜富国的性格,“无论什么任务,他总是把危险留给自己。”

  “我想学播音,把扫雷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分队长黄雪松要带领战友返回扫雷一线。

  “分队长,给兄弟们说一声注意安全,我等待你们凯旋。”听到儿子这样说,父亲杜俊老泪纵横。

  这位英雄的父亲,从小就有从军报国梦。他为4个孩子分别起名为“富国、富佳、富民、富强”,寓意“国富民强”。名字背后,蕴含着对儿女们的殷切期望。前年,他最小的儿子杜富强参军到西藏边防服役。

  在杜富国接受手术后的第3天,杜俊去扫雷四队营区看望了儿子的战友们。他对大家说,孩子们,我替杜富国谢谢你们,别有什么心理阴影,负伤已成事实,但任务还要完成,不能因为富国一人受伤就停下来。

  杜俊还专门找到艾岩,用手抚摸着他在爆炸中受伤的右侧面颊:“伤口不疼了吧?”一瞬间,艾岩泪如雨下。

  “富国是争着来扫雷的。”与杜富国同时进入扫雷队的许猛回忆。2015年,部队选拔骨干组建扫雷大队,在边防部队服役的杜富国,主动写下请战书:“当兵能参加扫雷,有意义。”

  到了扫雷队,只有初中文化的杜富国感到了差距。第一次理论考试,他只得了32分,全队倒数第一。

  临战训练是道坎儿,不达标,不能上雷场。杜富国把知识要点制成小卡片,随时随地翻阅。每晚熄灯后,杜富国搬个板凳,在走廊灯下补习。凭着过人的韧劲和努力,他“迈”过了这道坎,在集训最终考核时,门门优秀,拿到了上雷场的资格证。

  龙泉至今记得队里发展第一批党员时,杜富国汇报入党愿望时说的话:“我入了党,就有资格带头干、挑担子。”

  “富国,你快好起来,别忘记我们的约定。”那天,正在陪护的战友窦希望对杜富国说。原来,窦希望打算今年9月服役期满就退伍返乡,状态一度消沉。是杜富国的鼓励,让他像变了一个人:“你好好表现,一定坚持完成扫雷任务!年底讨论预备党员转正,我会为你举手的。”

  作为父亲,杜俊扛下了所有悲伤。除了照顾儿子,他还要安抚家人的情绪。接受现实后的王静,开始在网上搜索为丈夫治疗眼睛的资料,她平静地说:“解决问题比烦恼更重要。只要有一线希望,我都不会放弃……”

  扫雷官兵的朋友圈一如往昔般阳光灿烂,大家都不愿提起战友负伤的事情。为了不让家人担心,3年多来,有些官兵甚至没有跟家里说参与扫雷任务。

  从扫雷队的驻地猛硐乡到老山两侧的雷区,有近1小时的车程。如今,全乡2万余亩涉及雷区的耕地,经过杜富国和战友的清排后,有三分之二已经移交到群众手中。道路两侧的山坡上,茶树、香蕉郁郁葱葱,一派生机。猛硐乡乡长盘院华说,“雷区危险”的警告碑倒下处,老乡种的玉米已收了一茬,第二茬庄稼也收获在望。

  11月19日晚,扫雷三分队召开雷场移交总结会,杜富国躺在病房里,通过手机对战友们说:“我想学播音,把扫雷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上图:杜富国在老山某雷场作业后拉着安全绳撤出雷场(资料照片)。

  黄 巧摄

  短 评

  好一个“让我来”

  “让我来!”生死关头,扫雷英雄杜富国以实际行动书写了新时代革命军人的使命担当。

  在没有硝烟的和平年代,扫雷行动被称为在“刀尖上跳舞”,排雷兵是离死神最近的军人。杜富国为边境扫除雷患、为战友血染雷场的壮举,在军营内外、大江南北引起强烈反响。

  雷场寂静无声,实则危机四伏。杜富国的英雄壮举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建立在过硬的能力素质基础之上。任务当前先拿下、危难关头挺身上,杜富国作为一名90后青年战士,成长于改革开放的黄金岁月,在部队的大学校里百炼成钢,凭着一腔忠诚和热血,把奉献自己、温暖他人当成一种责任、一种习惯,危急关头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正如他平时所言:只有在生活中亲如兄弟、互相帮助,战场上才能密切配合、生死相依。

  主动请战“让我来”,勇站排头“让我来”,舍身忘己“让我来”。事不避难、奋楫中流,在强军兴军的伟大征程中,唯有发扬这种“让我来”精神,我们才能克服一个个如山困难,早日实现强军目标。

1 2 共2页

编辑:李学平
 
 

相关阅读

 
 

图片

 

图片

 

排行

 

专题

  • 专题

    2018网络媒体国防行

  • 专题

    我与军队的不解之缘-中工网

  • 专题

    本网策划:“我”和军队的不解之缘

  • 专题

    2018年征兵工作进入倒计时-中工网

  • 专题

    第17批赴黎巴嫩维和部队参加“联黎文化节”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