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长2000公里的青藏线上,他终于和父亲“同框”(图)-中工军事-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库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军事

头条

在全长2000公里的青藏线上,他终于和父亲“同框”(图)

2019-09-19 07:27:15 解放军报

  在青藏线“遇见”父亲

  

  2019年7月中旬,陆军军事交通学院组织学员奔赴青藏高原实习锻炼。图为学员们在3公里越野后做拉伸恢复训练。 程相阳摄

  7月,盛夏的阳光洒在昆仑山上。湛蓝的天空与深黄的戈壁被地平线分开。

  21岁的夏宇第一次踏上青藏线。他举起手机,对着屏幕里的父亲说:“爸,我来到了你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昆仑山比你说的还要巍峨!”

  作为陆军军事交通学院汽车指挥专业大三学员,夏宇与战友们在这个夏天奔赴雪域高原,进行为期28天的实习锻炼。

  夏宇的父亲夏体寿曾是一名穿梭在青藏线上的汽车运输兵。在他眼里,青藏线不只是一条路,更是一条从荒原、戈壁、烂泥滩里开辟出的生命通道。

  青藏线就像是夏体寿最为熟知的朋友。夏宇记得,父亲曾无数次向他讲起这条路上的细节:哪儿的骆驼草最茂盛,哪儿的格桑花最绚烂,哪儿靠近河流可以取水,哪儿藏着危险的陡坡……

  这一次上高原,夏宇不仅零距离感受到了这条父亲念念不忘的雪域天路,更在这条“钢铁运输线”上“遇见”父亲——

  这一刻,他在精神上终于和父亲“同框”。

  来到青藏线,他才真正理解了父亲

  高原的海拔、气压和紫外线,以一种异常冷峻的方式,考验着抵达这里的每一个人。

  夏宇从未想到,自己的高原反应如此剧烈:突发高烧、上吐下泻。和他一起驻训的班长唐锦涛,深夜带着他到野战卫生所挂吊瓶。为了及时更换药瓶,唐班长强打精神,盯着药液一点一滴落下,一盯就是一宿。

  清晨醒来,看着唐班长那布满血丝的双眼,泪水瞬间涌出了夏宇的眼眶。

  唐班长黝黑粗糙的脸上,覆盖着一层紫赯色的“高原红”。对夏宇来说,这是一种“特别熟悉而又亲切的肤色”。尽管父亲已经离开高原多年,但这种独特的印记,至今留在他的脸上。

  小时候,夏宇曾问父亲:脸上为什么又黑又红?父亲只是淡然地说:高原日照强,时间一长就晒成这样了。父亲对他说起过许多高原的事,但对自己的高原反应只字未提。

  那天晚上,夏宇拨通了父亲的电话,讲述着高原反应的痛苦。父亲说:“别怕,那是昆仑山在掂量你呢,就像当年掂量我们一样!”

  当兵第三年,父亲夏体寿就驾驶汽车奔波在青藏线上。高原的夜空那样美丽,但缺氧的痛苦如影随形,永远封存在夏体寿的记忆里。

  “夜晚睡觉时,额头里像塞满了铅块,又胀又痛。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那天晚上,父亲夏体寿向儿子讲起30年前的往事。

  当时,部队的医疗条件不像今天这样好。为缓解高原反应,夏体寿想了许多土办法,比如睡觉前在头上扎紧一条毛巾,再喝上一大杯热气腾腾的酥油茶。虽然效果极佳,但晚上频繁起夜,也被人笑称为“尿罐子”。

  第一次随车队执行任务,夏体寿来到海拔5000米的五道梁兵站,头胀胸闷,呕吐不止。第二天一大早,脑袋大了一圈,帽子怎么也戴不进去。连长几次劝他下去休息几天再上来,可他硬是用背包绳缠住自己的脑门,嘴里嚼着红辣椒,咬紧牙关,坚持跨过了唐古拉山……

  那真是一个奇妙的夜晚。那一刻,父亲的所有感受,儿子都感同身受。正如同电话的另一端,儿子的所有感受,父亲也都感同身受。

  跨越时空,如今物质条件好了,但高原掂量这群军人的方式从未改变。

  夏宇的战友、学员隽宏伟身体素质一向优秀,3公里成绩总能轻松跑进12分钟;上了高原第一次体能测试,他的3公里花了20分钟才跑完。

  “万万没想到,”隽宏伟这样形容自己在高原的跑步感受,“我感觉自己就像一台快要报废的汽车,发动机全速运转,油门也一脚到底,但速度就是上不去。”

  盛夏的高原温差极大。中午热的时候,驻训场上的温度高达30℃;而到了晚上,便会降到0℃以下。“白天穿单衣,晚上盖棉被。”一天之中经历“四季”的穿衣方式,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由于早晚洗头容易感冒,学员们便顶着满是汗水和风沙的头发就寝……

  “坚持下来就习惯了,总不能刚来就被掂量下去。”一想到自己正经历着父亲年轻时的经历,夏宇总感到一种抑制不住的激动,觉得“离曾经很远的父亲又近了一步”。

  一路行进在青藏线上,夏宇有时忍不住会想:假如自己没有来高原实习,父亲是不是永远不会和他讲自己高原反应的事呢?

  那是父亲与高原的第一次相遇,就像今天夏宇与高原的第一次相遇。只不过,父亲接下来用14年的坚守,践行并证明了自己戍守高原的初心和决心。

  “自己的初心和决心如何证明?”这,也正是夏宇一路上追寻的答案。

  一路追寻,一路走近父亲、理解父亲。在青藏线上,夏宇读懂了父亲身上那种专属于高原军人的荣耀——

  他们脸上的“高原红”,是看得见的“勋章”;他们那悄悄增大的心肺,是看不见的“勋章”。

1 2 3 共3页

编辑:谷永光
 
 

相关阅读

 
 

图片

 

图片

 

排行

 

专题

  • 专题

    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2周年

  • 专题

    《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

  • 专题

    “最美退役军人”风采录

  • 专题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

  • 专题

    2019年联合国维持和平人员国际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