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库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军事

头条

杜富国的战友们:擦干眼泪,我们会继续奋战(组图)

2018-12-03 09:37:15 解放军报

  “我相信我的战友”

  老山主峰附近的一处山丘上,用沙袋构筑的工事和壕沟清晰可见。“地雷布在四周,机枪架在高处,手榴弹放在手边……一阵对峙过后,就形成了如今的坝子雷场。”盘金良回忆说。

  坝子雷场海拔1400米,坡度达50度,当年的炮火停息之后,焦土上生长出野生竹林。这个季节的猛硐山区,仍是一派盎然景象,漫山的竹林既是美景,也潜伏着危险—由于竹根过密,相当于在肉眼看不到的地下铺了一层网,这些看不到的根系与地雷触发装置交织,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爆。

  走上雷场,官兵们两人一组,迅速进入战位。

  排雷的第一步需要用炸药“开路”,即用爆破筒炸出一条安全通道。11节红色爆破筒连接起来,长达6米,重量近20公斤,最前端是蓝色的拒爆筒。两名官兵像捅竹竿一样,把这个长长的“大家伙”布置在雷场中。

  “拒爆筒触地,万一前段触雷发生爆炸,拒爆筒不会被诱爆,能够有效地保护作业官兵。”李华健说。

  在爆破筒巨大的爆炸声中,60厘米宽的安全通道被开辟出来。官兵们接着又在不同方位开辟出几条作业通道。随后,大家穿着防护服走进雷场,脚踩通道,手持探雷器,搜索地雷。

  为了集中精力,排雷手彼此间禁止交谈。山地高温潮湿,不到半小时,人人浑身湿透。

  在这里,别说是地雷,哪怕一根铁钉一枚硬币,都要探测出来。探雷器探到金属,会发出“滴滴……”的声响,常人觉得并无玄机,扫雷官兵却能听出端倪。“地雷是沉闷的滴声,硬币声响强而短,铁钉声略长。”艾岩说。

  艾岩还记得自己第一次排雷时的情景:那是一枚防步兵地雷,他的手不停地颤抖,用了几分钟时间平复,心里紧绷着一根弦……用拇指和食指捏起这枚地雷的时候,他感觉,呼吸都快停止了。

  艾岩说,每一次排雷,都要像第一次排雷时那般谨慎,一旦失手,生命将会定格。

  战士汤儒回忆,他经历最惊险的一次是在马嘿雷场,当时他一手扶着背上的器材,一手握着安全绳,顺着刚开辟的一条通道向山下走去,一不小心滑了一跤,竟从覆土里踢出了一枚爆炸物……

  “即便地雷就在眼前,也不能轻举妄动。”李华健说,还要检查有无诡异设置,为了作战需要,往往地雷下面还可能连着地雷,一碰就炸。

  2016年6月,也是在执行边境扫雷任务过程中,扫雷三队下士程俊辉牺牲。除了定期报平安,从来不在家人面前提及部队事的杜富国,向父亲讲了战友牺牲的事。

  杜富国知道,虽然身处和平年代,脚下的雷场就是战场、残酷的生死场,但却一步也不肯退缩。

  每扫完一块雷场,官兵们都会手拉手,走过每一寸土地。艾岩和杜富国曾手拉手,多次走过自己清排的雷场。

  “我相信我的战友,我们扫过的雷场,每一寸土地都是安全的。”艾岩说,“我也相信自己,会用穿越生死的勇气坚持到底。”

1 2 3 4 5 6 共6页

编辑:傅仁誉
 
 

相关阅读

 
 

图片

 

图片

 

排行

 

专题

  • 专题

    2018网络媒体国防行

  • 专题

    我与军队的不解之缘-中工网

  • 专题

    本网策划:“我”和军队的不解之缘

  • 专题

    2018年征兵工作进入倒计时-中工网

  • 专题

    第17批赴黎巴嫩维和部队参加“联黎文化节”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