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中他们倔强守望,胸怀一个绿色梦想(组图)-中工军事-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库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军事

头条

荒漠中他们倔强守望,胸怀一个绿色梦想(组图)

2018-10-15 07:34:32 解放军报

  潜心护绿,让无人区变成聚宝盆

  汽车沿着库布其沙漠里的109国道,一路向西。

  小吃店、超市、农家乐的招牌不时闪过。在不少农家院落里,还能看见颜色鲜艳的越野车等待租赁。

  治沙与治穷并举,正让越来越多背井离乡的外迁村民回归故里。

  “被风沙赶走的父母亲,念念不忘的始终是这片乡土。”回到幼时的故乡,老兵王保虎眼里涌动着幸福的泪花。

  2012年从部队退伍回来,王保虎就向人武部申请,自愿在自家牧场植树。

  短短几年间,他家原本已经完全沙化的牧场,又重现生机:满眼的绿色,成群的牛羊,绿油油的庄稼。父母向往的生活不仅回来了,而且比过去更好。沙地种上树,父母担任护林员,日子越过越红火。

  “过去让人望而生畏的无人区,正变成勤劳致富的聚宝盆。”治沙取得阶段性成果后,人武部官兵没有停歇,继续带领乡亲们向沙漠要效益、奔小康。

  近20年间,王中强领着官兵在“万亩林”生态基地里种树、种庄稼、种蔬菜、种药材,并用形成的“植物链”来饲养牛羊鸡鸭,养殖动物30余种1500多只。周边的农牧民,瞅着这一“种养殖混合模式”又环保又经济,络绎不绝前来取经,纷纷加入“治沙致富”的大军。

  沙漠种沙柳,沙柳养绿地,绿地变良田,良田种饲草,饲草搞养殖,养殖变资金,资金再投入……良性循环的治沙模式,让昔日沉寂之地渐渐热闹起来。

  民兵乌日更达赖,得到人武部的帮助后,在自家的草场开始种植沙柳,经过10余年的发展,现已拥有林地3万余亩,养殖牛羊数百头。如今,靠绿色理念致富的他,不仅住上了新房子,开上了小汽车,还被评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

  “沙漠里种下一棵树,就是种下了希望。”如今,已经退休的王中强,仍然每天都要去“万亩林”走一圈。他对牧民说,自己是库布其沙漠走出来的苦孩子,顶着库布其沙漠的风沙长大,咱们只要肯吃苦、爱动脑筋,就一定能走向富庶。

  在杭锦旗,靠植树致富的牧民越来越多,当地牧民每户每年都能从植树中获得数万元收益,家家户户安上了风力发电机,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小康”生活真的来了。

  黄沙,如今在这里已失去了兴风作浪的气势。今天的库布其,俨然已是各类野生动物、鸟类的新家园,森林覆盖率15.7%、植被覆盖率53%,成为全球防治荒漠化的“样本”。

  挺立在风沙中的绿林,不择环境、深扎土地,像极了那一个个耕守在沙漠深处坚毅的背影。

  从惧怕沙漠到亲近沙漠,从征服自然到尊重自然,库布其治沙的故事还在继续,那一个个身影仍在坚守。

  10年间,有170余批次的团队来到“万亩林”生态基地参观,数万中小学生参与到造林治沙的行列中来。一个个治沙故事、一片片绿意生机,在这片沙海顽强扎根,播种下人类向沙漠进军的新希望。

  图①:当年的王中强;图②:王中强眼中的库布其“绿海”;图③:植树治沙的艰难岁月。照片由本人提供

1 2 3 4 5 共5页

编辑:傅仁誉
 
 

相关阅读

 
 

图片

 

图片

 

排行

 

专题

  • 专题

    2018网络媒体国防行

  • 专题

    我与军队的不解之缘-中工网

  • 专题

    本网策划:“我”和军队的不解之缘

  • 专题

    2018年征兵工作进入倒计时-中工网

  • 专题

    也门首都再遭沙特空袭 房屋倒塌现场一片狼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