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军事

高清图片

海军某试验区测控通信科研创新团队:为国育人 剑指深蓝

2019-12-09 07:30:22 央广军事

  技术帮带

  老一辈科研人留下的,不仅是这些珍贵的科研资料,还有他们为了大国利剑的腾飞,甘于寂寞、不怕吃苦的奉献精神。

  马顺南:“当年比我们来的时候更艰苦,上潜艇那帮人,把遗书都写好了,穿件家里最好的衣服上潜艇。那帮老靶场人说得特别辛酸,即使我们潜艇沉了,漂到国外的时候,让外国人看到我们中国人的衣服是好的,是有尊严的。这一代代能传承下来,就是因为有精神底蕴在这儿。”

  在老一辈科研人的精神激励下,高级工程师刘秋辉带领团队在前辈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攻坚克难,完成了新型导弹飞行试验首区测控工程项目,为该项导弹列装定型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国铸剑的使命情怀,召唤着矢志报效祖国的一代代科研人不断加入这支队伍。2010年,博士李智生来到这里,成为第一批进试验训练基地博士后工作站的团队人员。

  李智生:“部队有很多专业可以选择,我选择了现在从事的水下测量专业,水下测量是水下发射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目前也是瓶颈问题,我就想解决这些问题,一直坚持到现在。”

  李智生看似轻描淡写的一个“坚持”,到今天就已将近十年。去年,他研究的世界性难题——水下发射项目终于有了重大突破,成功应用于某型导弹的试验中。

  李智生:“部队非常欢迎我们研发的这些成果,及时把我们的科研成果转化为部队的战斗力,为下一步能够更好地发射提供参考依据。同时,我现在也考虑在为后续的年轻人做些传帮带,希望鼓励他们能独立承担相关的科研项目。”

  2016年,试验训练区首次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科研创新团队公认的新一代测控人代表,八零后年轻工程师张旭被点将出征。同事形象地比喻说,他测算数据的草稿纸可以铺满整个操场。

  工程师张旭:“我觉得老一代高工给我们留下来最宝贵的财富主要有两点,一是精神,就是创业干事的精神。另一个就是工程经验,是在海上打磨出来的这种经验。”

  就这样,在这个鲜为人知的偏僻地方,测控通信科研创新团队在一代代传承中书写忠诚使命,以一个型号干到底的韧劲,无怨无悔地将青春和热血献给祖国。试训区政委杨秀晨告诉记者:“靶场事业是一场接力长跑,一代代靶场人,从80年代起就一直坚持落实导师的帮带制度。也正因如此,这个团队才能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取得成绩,也才能够走到今天。”

1 2 3 4 5 6 共6页

编辑:谷永光

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