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向黔进,这所大学和贫困山区之间架起一座爱心桥(组图)-中工军事-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库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军事

军民

爱心向黔进,这所大学和贫困山区之间架起一座爱心桥(组图)

2019-06-11 08:50:15 解放军报

  爱心向黔,跨越万水千

  

  

  

  红色的烛光、斑斓的彩灯,一个眼里噙满泪水的小女孩在一群军校学员的簇拥下,对着生日蛋糕默默许下了生日愿望……

  小女孩名叫林蕾,是贵州纳雍张洹阳光小学三年级学生。“这是我第一次走出大山,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和解放军叔叔一起过生日。”林蕾说这是她过得最有意义的一次生日。

  5月,正值陆军工程大学“爱心向黔进”活动开展10周年之际,林蕾和另外9名师生代表受邀来到南京,跨越千里寻找“爱的源头”,与该校野战工程学院共同开展“爱心十年,黔进十载”主题实践活动。

  一双双有力的手托起了孩子们的上学梦

  辗转十几个小时,经过1800余公里的长途旅行后,林蕾一行人终于来到了陆军工程大学。

  当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站在那里时,林蕾欣喜地跑过去,激动地喊道:“叔叔,又见到你了!”

  林蕾说的这个“叔叔”名叫王含丰,和她只见过一面。但如果不是那一面相见,林蕾很可能早已辍学了。

  一年前,时任陆军工程大学野战工程学院七大队政委的王含丰,带领“爱心向黔进”小分队,来到位于贵州纳雍野鸡落村的张洹阳光小学,将3万余元的爱心捐款和3000元的文具器材用品送到了孩子们手中。

  为了掌握学生们的家庭情况,爱心小分队对贫困学生家庭进行了家访。来到林蕾家时,她正在山坡上掰玉米,天刚刚下了小雨,她的衣服裤子上满是泥土。

  家访中,王含丰得知,当时已经11岁的林蕾才读到二年级,因家庭贫困已经离开校园。王含丰问林蕾想不想读书,她郑重地点了点头。

  渴望的眼神、坚定的回答让王含丰与林蕾结成了帮扶对子,他下定决心要帮这个孩子再圆“求学梦”。

  林蕾的老师说,这一次家访,对林蕾影响非常大。后来,林蕾在信中写道:“感谢你们,是你们帮助我回到了学校学习,是你们温暖了一个个无助的孩子的心!”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这次来到军校,看到还有不少解放军叔叔关心牵挂着他们时,林蕾不由自主地哼起了《感恩的心》。

  走访助学、谈心交流、书信往来……10年来,同样的军装、不同的面孔,一个个爱心之举、一股股爱心暖流,跨越千山万水,在陆军工程大学校园和贵州贫困山区之间架起了一座爱心之桥。

  “好心人用一双双强有力的手托起了孩子们的上学梦。”张洹阳光小学校长说,学校这两年有40多名学生顺利毕业,6人考上了当地最好的中学。

  让鼓励成为照亮孩子们前行道路的温暖星光

  谢志昌,一位个子不高、黑黑瘦瘦的中年男子,是张洹阳光小学的校长,也是这次南京行的“领队”。

  谢志昌说,张洹阳光小学所在的野鸡落村大山连绵、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师资匮乏。1993年,他和妻子在一个废弃仓库里办起了小学,也成了当地方圆数十公里唯一的一所民办小学。

  “你们的爱心和帮助坚定了我们战胜困难的勇气!”谢志昌说,近些年来,在陆军工程大学官兵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共同帮助下,学校的办学条件、孩子的学习环境等都有了较大改善,也更坚定了他把学校办下去的信念和信心。

  在与谢志昌的交谈中笔者还了解到,除了每年定期改善小学的教学条件之外,大学还设立了专门的助学金和奖学金,分别用于帮扶特困家庭以及奖励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很多贫困家庭正是因为得到了爱心团队的资助,才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活动中,为了帮助学生们拓宽眼界、增长知识,爱心团队还特地安排学生们来到南京博物院、瑞金北村小学、军校图书馆等地进行参观和交流互访活动,并通过讲励志故事、谈切身体会引导学生们树立志向、奋发学习。

  “外面的世界真大!我一定要好好读书,长大后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离开南京博物院时,三年级小学生杨肖激动地说。

  在爱心团队的带领下,面对庄严肃穆的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小学生们一起抬起右手,齐刷刷地敬了一个标准的少先队队礼。

  队伍中,个子最高的小男孩蒙春江久久凝望着纪念碑,迟迟不肯放下举起的右手。

  “长大以后想当兵吗?”爱心团队成员王晓辉问蒙春江。

  “想!我也想像你们一样,穿上帅气的军装,保卫国家!我还要像你们一样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弟弟妹妹们……”

  谢志昌说,自从“爱心向黔进”团队走进小学后,很多小学生都和蒙春江一样崇拜着军人。每年都来的解放军叔叔们,潜移默化地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希望的种子。他们都希望能以军校学员为榜样,长大后成为阳光自信、乐于助人、报效国家的栋梁之材。

  “这些年我们给小学师生们带去的不仅是物质上的资助,还有精神上的鼓励,而这种鼓励很多时候会成为照亮他们前行道路的温暖星光。”该校野战工程学院政治工作处领导说道。

  要让爱心的接力棒一茬茬传下去

  经多方打听,笔者联系到了“爱心向黔进”助学活动的发起者、该校2007级学员袁道银。

  “真的吗?是该让孩子们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听闻孩子们来到南京,袁道银按捺不住惊喜。

  谈起“爱心向黔进”助学活动的发起过程,袁道银至今记忆犹新。10年前,他和战友谢开武利用暑假来到张洹阳光小学,眼前的景象深深触动了这两个年轻的军校学员。

  走进校园,到处都是泥坑、水洼。教室里,破破烂烂的黑板,三尺讲台上的粉笔都只有指尖般长短。环顾四周,没有几张好桌椅,教室内的地面上都是黄土,混着积水成了一个个泥浆窝……

  “条件虽然艰苦,孩子们依然渴望学习,渴望走出大山去看一看乌蒙山外的世界,去看一看课文中的天安门。”在与老师和孩子们的聊天中,袁道银深切感知到了孩子们的渴求。

  回到学校后,袁道银立即发起了爱心助学倡议。没过多久,“爱心向黔进”爱心助学团队正式成立。爱心捐助如星火燎原,学校官兵、离退休干部、家属以及地方大学生纷纷加入,奉献爱心。

  袁道银毕业后,将助学档案郑重地交给了团队的下一任队长,这也是每年学员毕业之际爱心团队必不可少的一项交接内容。2018年,贵州籍学员田西接过爱心接力棒,成为“爱心向黔进”爱心助学团队的第十任队长。学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在上千名学员的接力传递下,为山区孩子们送爱心的活动从未停止。

  听闻张洹阳光小学师生来南京的消息,该校职工王妍也带着早就筹集好的爱心物资来到孩子中间。2017年夏天,王妍曾跟随爱心团队走进山区,亲身体验了山区孩子们的生活。后来,她帮扶了一个贫困孩子,还号召身边的家属和同事积极参加到爱心助学活动中来。

  一张张真实的照片、一封封牵挂的书信、一笔笔爱心汇款,无不记录着爱心传递的成果。笔者走进该校“爱心向黔进”活动资料陈列室,翻开爱心档案看到,多年来,爱心团队先后为张洹阳光小学送去了价值近30万元的钱款和物资,还设立了“爱心基金”,累计帮助240余名儿童重回校园。

  如今,“爱心向黔进”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逐渐成为该校助学兴教、爱民帮困的一个品牌,也成为人们关爱社会、奉献爱心的一个生动载体。

  “爱心向黔进”爱心助学团队还被评为首届“南京军中好人”集体,上千名军校学员接力资助300多名山区儿童的爱心故事被搬上舞台。

  “‘爱心向黔进’活动不仅在山区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希望的种子,同时也让我们的学员感受到了奉献的快乐。这样的爱心接力棒一定要一茬茬传下去!”该校领导说道。

  图片说明:

  孩子们渴望走出大山,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在陆军工程大学“爱心向黔进”活动开展10周年之际,10名贵州山区师生代表受邀来到南京参观军校校园。

  郭嘉悦、黄 吉摄

编辑:徐林
 
 

相关阅读

 
 

图片

 

图片

 

排行

 

专题

  • 专题

    2019年联合国维持和平人员国际日

  • 专题

    “最美退役军人”风采录

  • 专题

    走进军营“00后”

  • 专题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

  • 专题

    2018网络媒体国防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