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打造科技军民融合协同发展“样板间”(图)-中工军事-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库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军事

军民

中关村打造科技军民融合协同发展“样板间”(图)

2018-12-10 09:32:53 科技日报

  本报记者 李建荣

  9个参赛单位荣获优胜奖,33个参赛单位荣获优秀奖,3个参赛单位与需求方现场签订技术合作协议,11个参赛企业优惠入驻中关村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当揭榜、比拼的紧张气氛散去,中关村第二届科技军民融合专题赛总赛的现场迅速变成对接交流的平台。

  “这里有权威的专家、这里是展示的平台,这里能找到慧眼的伯乐……”不少参赛者表示,并不看重物质的奖励,能有机会在中关村展示自己,能让众多难得一见的军队专家给把把脉就挺值。

  “我们希望通过‘搭擂台’形式,构建起军地双方协调机制,军民先进技术发现、对接和验证机制,军民先进技术成果转化机制,形成军民深度融合的工作机制,拓展军地协同创新路径。”中关村管委会主任翟立新说。

  高起点 军民协同在“挑战”中融合

  作为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和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教智力资源密集、高科技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军队和军工集团总部及科研机构集中三大优势成为中关村军民融合厚植成长的沃土。

  然而,“军转民”“民参军”并非简单的聚合就能相互投契,资源整合了、力量聚合了之后,还有一个结合的问题。作为专题赛组委会办公室主任,在中关村管委会军民融合创新工作处处长张晓明看来,首届专题赛解决的是“信任”的问题,即让民和军在一个平台上对话,而第二届专题赛解决的是“协同”的问题,即需求的背后有合同和订单,挑战的前题是“助力战斗力”。

  “挑战”是专题赛的一个特色。本届专题赛有14个需求征集了3个以上解决方案,有7个需求征集了5个以上解决方案,最多征集了11个解决方案。翻开总赛的秩序册,4个需求对应10个解决方案提供方,通过挑战比拼,促成与需求方合作。这看起来正常不过的赛事安排,背后却是组委会一轮轮的磨合。

  需求方有军队单位,也有地方单位;参赛方有军工企业,也有民营企业,如何把各方需求协同起来?军方科研对保密工作要求极高,如何精准发布需求又不泄密?如何保护参赛者的独家“绝活儿”不被侵权?

  每一个问题都是切实的挑战。“本着‘稳妥起步、把握重点、注重服务、探索路子’的思路,我们从走访调研、组建专家队伍入手,结合实际制定了专题赛《章程》《企业需求调查表》等23个文件、规范,组织开展了需求征集、需求发布、解决方案征集、对接服务、预赛、总赛等工作。”张晓明介绍。

  这其中需求的质量和层次,是赛事取得成功与否的关键。为此,组委会广开渠道,成立6个专家组,分赴军委科技委、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军科等单位,先后召开20多次需求分析研讨会,深入开展需求征集,协调国防科工局信息中心向全国军工集团企业和中科院发征集需求通知。

  专题赛自3月开始,向军队、军工和民企单位征集发布116个军民融合科技创新需求,来自全国17个省(市)和军队的124个单位、团队和个人,提交了159个解决方案。经专家委员会专家线上点评和初审,129个解决方案进入分赛,42个解决方案在分赛中胜出,9个在总赛中获得优胜奖。

  上海鉴真防务有限公司是去年首届专题赛的参赛单位,今年他们公开悬赏发布了2个需求,并征集到了9个有效解决方案。该公司军队事业部首席专家欧海英告诉记者:“中关村军民融合专题赛为‘民参军’‘军转民’开辟了绿色通道,为企业发展拓展了思路,赢得了外援。”

1 2 3 4 共4页

编辑:韩京华
 
 

相关阅读

 
 

图片

 

图片

 

排行

 

专题

  • 专题

    2018网络媒体国防行

  • 专题

    我与军队的不解之缘-中工网

  • 专题

    本网策划:“我”和军队的不解之缘

  • 专题

    2018年征兵工作进入倒计时-中工网

  • 专题

    第17批赴黎巴嫩维和部队参加“联黎文化节”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