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库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军事

军旅

生死雷场(组图)

2018-11-29 09:03:31 中国青年报

  “医生!医生!担架!担架!”很多人都听到了李华健焦急地呼喊。

  扫雷作业时,按照操作规程,救护车就一直在雷场边待命。几名战士和军医迅速赶过来,他们除去杜富国的防护服,找来背爆破筒的安全绳将他的大臂捆扎起来止血,“只用几分钟就抬到了救护车上”。

  “富国,富国,挺住!挺住!”一段晃动不止的短视频记录下了当时的紧张情形。李华健迅速打电话通知猛硐乡卫生院派出医生和救护车接应,给大队首长报告情况后,又通知在麻栗坡县城的战士赶快去县医院,准备好手术室。

  “扫雷第一天就知道可能会有伤亡,但到了自己身边的战友时,还是难以接受。”李华健难过地说。

  扫雷是和平年代最危险的军事任务之一。在雷患严重的边境地区,学生们见了军车都会停下脚步站在路边敬礼,扫雷官兵也会庄重地回礼。扫雷四队所在的猛硐乡,从战后到2016年扫雷部队进驻,全乡被炸死炸伤的群众有1000多人。

  扫雷作业被定性为“作战行动”,每次上雷场都是在和死神较量,杜富国和战友们不敢有一丝大意。在搜排4号洞雷场一片不足3平方米的区域时,探雷器一直在报警。可他们向下清理了近50厘米,发现都是生活垃圾。有村民说,这里踩踏过多次,“肯定没雷”。

  杜富国提起探雷器对信号源进行复测,拿着挖掘锹继续往下深挖,一枚火箭弹的轮廓渐渐清晰。官兵们将搜排面积扩大三倍,向下挖了将近1米,细致搜排了一个星期,从中竟然排出了100多枚爆炸物。

  杜富国被战友们称为“雷场小马达”。在扫雷四队的临时营区,简陋的营房门前整齐摆放着两排防雷靴,大家都知道,第一排第二双那两只泥巴最多、后脚跟磨破了洞的就是杜富国的,因为他执行任务最多。

  营区的平房顶,还有官兵在晾晒防护服。边境雷场高温潮湿,穿上厚厚的防护服不到5分钟就一身汗,时间长了防护服被汗水浸泡得又酸又臭。去年年底老兵退伍多出一套防护服,班长许猛将它分给了杜富国,这样就可以有一套防护服换洗。“他排雷技术最好,干活最多,给他全班都服气。”许猛说。

  扫雷队的官兵相处久了,喜欢叫昵称,战友们亲切地喊杜富国“阿杜”,有时叫“富贵”。“因为他特别能存钱。”艾岩不好意思地解释说。

  扫雷作业压力大,抽烟算是一种减压方式。战友们大多抽23元的“软云”,杜富国只抽10元一包的“紫云”或者“红河”。还有战友看到杜富国在用502胶水粘拖鞋,破得无法粘了就用铁丝绑上。可当艾岩的父亲生重病住院时,他二话不说从工资卡里转出1.2万元让艾岩“先用着”。

  在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醒来,杜富国首先问的是“艾岩怎么样了”。意识清醒以后,他总是不停活动手臂,还跟战友说,“能不能不给我截肢,你们给我多送点肉、牛奶,早点长好肉,好早一点回到雷场作业”。

  得知失去了双手以后,他又问,能不能给他装“智能手”,“这样我就能做个有用的人,为大伙多做一点事”。

  杜富国入伍前学过木工、修车,战友们都说他“手很巧”。雷场上排出来的爆炸物,需要转运到安全地带销毁,但山路陡滑,搬运中爆炸物发生碰撞也很危险。杜富国就在木制运输箱内根据炮弹的尺寸设计弧形卡口,有效防止了炸弹晃动。

  他还给临时营区宿舍的后窗钉上了米字型防盗窗,宿舍里的空调也是他按照图纸安装的。作业一天很累,战士们回来后有的打篮球、有的玩游戏,杜富国的休闲方式是到处转,看看水龙头是否漏水、澡堂的灯泡亮不亮、椅子腿是不是松动了。

  得知杜富国受伤的消息,猛硐瑶族乡的群众自发推选代表,带上土鸡蛋、芭蕉,冒着瓢泼大雨,颠簸了7个小时到医院来看他。猛硐的山林地适合种植茶叶、草果,但全乡2万亩茶园,有8000亩在雷区。如今,三分之二的雷区土地已经移交给村民耕种。

  11月19日,扫雷队的官兵又一次来到老山坝子雷场。3天前,他们手挽手唱着军歌蹚过这片雷场,以中国扫雷兵特有的方式将彻底清除雷患的土地移交给地方政府。雾气蒙蒙的山坡上还拉着警戒线,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山顶,路边的沙袋工事内,围着即将销毁的最后一批地雷、手榴弹和炮弹。

  “雷扫了,我们的子孙后代就安全了。”一脸络腮胡子的盘金良撑着一根竹竿拐杖动情地说,“感谢扫雷官兵,感激不尽。”

  杜富国负伤的地方,还能找到黑色的防护服碎片。周围被爆破筒炸黑的土地上,到处是裸露的竹根,但这里已经没有危险的地雷,更远的地方,已经栽上了绿油油的杉树苗。杜富国和战友们洒下鲜血、汗水的土地上,会栽上成片的茶树、草果、水杉,用不了多久就将满眼翠绿,一片生机勃勃。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赵飞鹏 来源:中国青年报

1 2 共2页

编辑:韩京华
 
 

相关阅读

 
 

图片

 

图片

 

排行

 

专题

  • 专题

    2018网络媒体国防行

  • 专题

    我与军队的不解之缘-中工网

  • 专题

    本网策划:“我”和军队的不解之缘

  • 专题

    2018年征兵工作进入倒计时-中工网

  • 专题

    第17批赴黎巴嫩维和部队参加“联黎文化节”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