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遇见您,是一种幸运-中工军事-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库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军事

军旅

教师节|遇见您,是一种幸运

2018-09-10 07:18:39 解放军报

  遇见您,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幸运

  照片由谷珊、邓焜、刘敏、严岩、夏凌云、王志佳、吴学峰、耿建雄、王院强提供

  导师温热的笔,仍在校正我的人生

  讲述人:71897部队部队长 高 峰

  教员:原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 赵守林

  军校生活永远是军旅生涯中无法磨灭的回忆。那些曾经帮助我、引导我的教员们更让我永远难忘。回顾我的军旅人生路,教员们的言传身教,教给我的不仅是知识,更为我树立了干事创业、履职尽责的榜样。

  1997年,我考取了原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在职研究生,有幸遇到了恩师赵守林教授。导师性格温和、平易近人,但在治学上非常严谨,容不得半点差错。他曾告诫我:“要把学习当成自己的本分,带着危机感,不断地去思考研究最先进、最前沿的知识。”

  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让我感触最深。论文中期审查前,我原计划要与导师见面,因为工作冲突迟迟不能成行。为了照顾我,导师专门跑到我执行任务的地方,在指挥帐篷里耐心细致地帮我把论文重新捋了一遍。第二天一早,导师又乘飞机返回学院上课去了。

  那份论文原稿我至今保留着,导师在上面用红笔细心地帮我标注问题、提出建议,罗列出许多参考书目和需要关注的理论要点,甚至连标点、语法都帮我一一改正。

  如今,每当我翻看那份导师亲笔改动的原稿,心头都会涌出一股力量。导师温热的笔,仿佛一直在校正我的人生。

  2015年,我们部队开始整建制换装数字化装备,人才队伍建设成为部队最急迫紧要的任务。当时,已经退休的导师得知情况后,连续3年坚持来我们部队搞培训,带着基层干部研究课题。

  为了搞好教学,他密密麻麻地写了3大本笔记,用红蓝笔做了详细批注。有一天,我陪他散步时,他指着营区“建数字化劲旅”的标语说:“这个口号好,我发挥余热,你好好工作,咱们不仅要当劲旅,更要当世界一流的精兵劲旅。”

  望着导师日渐佝偻的背影,我陷入了沉思: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把事业看得重一些,把名利看得轻一些;把奉献看得重一些,把回报看得轻一些;把吃苦看得重一些,把享乐看得轻一些,真正在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后来的工作中,我经常会想起导师那天和我说的话,每次都有新的体会,尤其是心中有懈怠的时候,想起导师的鞭策就不敢有片刻怠惰了。

  借着今年教师节这个时机,我向导师郑重承诺:始终不忘教诲、不辱使命,努力成为实现强军目标路上的实践者、奔跑者。

  教授犀利的目光,教会了我独立思考

  讲述人:国防科技大学副教授 刘艳琼

  教员:国防科技大学 刘戟锋

  又是一年教师节,看着学员们为我送来的鲜花,我想起了我的老师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刘戟锋。刘教授已经去世了。今天,我要把这束鲜花送给他。

  记得刘教授为我们开设的第一门课是《军事原著选读》,他的授课方式至今让我记忆犹新。以《孙子兵法》为例,除了上课讨论,教授还有三个要求:一是全文背诵;二是找出10处修改意见,且必须有理有据有论证;三是写一篇课程报告。

  挑经典著作的刺?这样的学习方式我以前想都不敢想。刚听到任务时我心中直打鼓:为经典著作提出10处修改意见我可找得出来、说得上来?正是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教授培养了我独立思考的精神。

  每一次上课,刘教授都与我们一起讨论各人找出来的问题。课程结束时,我对比分析《孙子兵法》与《战争论》,完成了《体系式结构与结构式体系》的课程论文,文章被刘教授推荐参加湖南省挑战杯竞赛,荣获三等奖。虽然这只是一个非常小的进步,但这首次尝试对于从工科跨到文科学习的我来说是一个莫大的鼓励。很快,我平生第一篇论文发表在《读书》上。

  我常想,如果没有刘教授上课时犀利的目光以及目光背后的循循善诱、引导有方,哪有我今天这些成果?

  在后来的学习中,我时时提醒自己,学会独立思考。当我也成为一名教师之后,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记得有学员曾经在课堂上对我当场提出质疑:“人文社科很多观点可以商榷,理工科教材中很多都是公理、定理,还能怀疑吗?”我当即提醒他:怀疑,并不意味着完全推翻公理、定理,还包括思考解题路径的多样性,探索如何简化证明过程、如何优化计算方法。再者,即便是教科书上的经典结论,也并不一定完全不可更改,很多重大理论创新都是对经典结论突破的结果。

  经过5年的教学锻炼,我申请开设了《哲学思维与创新》专题研讨课,课程的首个专题就是思维创新。再经过5年的建设与打磨,这门自主开设的课程在学校研究型教学比赛中荣获第一名。

  比自己取得成就更让我欣喜的是,学员们反馈听课后有所收获。学员陈翔在毕业后专门致电告诉我他的进步,当年在课堂上进行的思维训练,让他在科研攻关中受益匪浅。

  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刘教授当年引导培养我们的独立思考精神,在我这里得到了传承,并将通过我的学员继续传承下去。

  教员冲锋的身影,激励着我不断向前

  教员:武警警官学院 戚建峰

  讲述人:武警广西总队某中队小队长 廖其炜

  又到九月,看到自己带的兵收到军校录取通知书,我不禁想起了自己在武警警官学院的学习时光,想起了学院战术教研室教员戚建峰,想起了他“一门心思谋打仗”的军人本色。

  2014年9月,我被保送入学,开始了军校生活。按照教学计划,第一学期的战术课是必修课目。

  作为一名基层带兵班长、特战队员,我曾多次参与重大任务。一线战斗经历让我认识到,要想克敌制胜,需要具备过硬的战术素养。可到底要如何培养战术素养,自己的认知仍然有限。

  那天,我第一次见到戚建峰教员。戚教员理着平头,说话声如洪钟,一副不怒自威的样子。第一堂课,他就带我们到训练场,围着沙盘讲解战术基础理论,四节课下来他几乎一口气没歇。那堂课的内容我忘了,可始终记得他说的一句话:“假如你今天在训练场偷懒,明天你在战场上就只能偷生。”

  教学中,他坚持举一反三、活学活用。授课中,他不时会援引一些战例、数据分析问题。示范动作时,他总是针对一个动作临机出题、随机应变,帮助我们了解每个动作的奥妙。

  记得有一次,学院组织结业拉练,戚教员提前数天就参与路线勘测、导演文书拟定,在演练中他率导演组让我们学员吃尽苦头。才下演练场,戚教员又在复盘演习中不客气地挑出了我们机动行进、战术运用等10多个毛病。

  戚教员似乎永远不知疲倦又满怀激情。在他的办公桌案头,堆满了军事前沿理论书籍,看到妙处他会大声念出来,有时候他还会结合一些经典战例,给我们出想定作业,组织大家模拟红蓝对抗。每隔一段时间,他还会申请到基层挂职搞调研……在他看来,军人不思战、教员不研战就是最大的失职,而他的这一思想认识,几乎贯穿了他治学研训的全过程,更深深地影响了我。

  从军校毕业后,我被选入总队“蓝军”分队,战术素养要求非常高。戚教员所传授的战术理论知识,给我的帮助极大。

  我庆幸遇到了戚教员,他冲锋的身影,激励着我不断向前。

1 2 3 共3页

编辑:傅仁誉
 
 

相关阅读

 
 

图片

 

图片

 

排行

 

专题

  • 专题

    我与军队的不解之缘-中工网

  • 专题

    本网策划:“我”和军队的不解之缘

  • 专题

    2018年征兵工作进入倒计时-中工网

  • 专题

    也门首都再遭沙特空袭 房屋倒塌现场一片狼藉

  • 专题

    立陶宛:北约士兵波罗的海举行两栖登陆演习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