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李翰林“从军记”:一名直招士官的成长足迹(图)-中工军事-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库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军事

军旅

硕士李翰林“从军记”:一名直招士官的成长足迹(图)

2018-08-28 07:17:22 解放军报

  坐着没有机会,走着有一个机会,跑着有两个机会,长跑就总有机会——

  把个人发展“设计”交给组织,把苦干留给自己

  一次3公里越野考核,李翰林拖了全班的后腿!

  “‘花瓶’一个,中看不中用!”战友的一句牢骚,仿佛一记重锤砸在了李翰林的心头。

  认识到自身差距,李翰林自己给自己开“小灶”:别人跑3公里,他就跑5公里,汗水湿透了衣服,结成白花花的盐碱。每晚临睡前他都要加练俯卧撑、仰卧起坐各200个,不够数坚决不睡觉。

  苦心人天不负。两个月后的一次考核,李翰林成了连队的黑马,一举拿下3公里越野第二名、俯卧撑第三名的好成绩。更让人刮目相看的是,凭着刻苦学习,李翰林的报话专业能力快速提升,在短时间内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报话兵。

  肩头扛着中士军衔,其实他还是一名“新兵”。李翰林心里清楚,需要自己努力的还有很多。

  那次他生病去卫生队,与四级军士长王树才交谈。王树才是2008年入伍的直招士官,目前已经在卫生员的岗位上工作了整整10年。王树才的话让李翰林深受教育:组织给咱放在这个岗位上,咱就不能辜负组织的信任。

  王树才还给他讲了同批入伍的直招士官、现已是装备管理科助理员的陈朋的故事:“提干后,很多人都奔向了更好的环境和岗位,只有他毕业后依旧选择回到边防。”

  “组织给我一个舞台,我还组织一份精彩!”因为专业不对口,提干归来后,陈朋一切都得从零开始。那段时间,他一有空就向身边同事请教,为的就是把装备相关专业知识尽快学到手。经过半年努力,陈朋便开始独立执行重要任务。4年的助理员生涯,陈朋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机关干部”。

  “如果没有组织的精心‘设计’和培养,让我‘自然生长’,肯定不会有今天的我。”在和旅里其他几名直招士官接触后,大家都向李翰林表达了相同的感受。

  支援保障营营部文书、直招士官于鹏还将话题进一步延伸:剖析有的直招士官在军营挫折之路,多是因为“自我设计”,越是自命不凡,越是跌跌撞撞。

  于鹏是计算机专业的高材生,此前一直担任某海防团俱乐部主任,负责全军政工网后台维护的技术保障。改革调整后,他随单位转隶到该旅。了解情况后,营里并没有让于鹏下到连队,而是让他担任文书一职,继续发挥他的特长。如今,于鹏在文书岗位上干得如鱼得水。

  回首往事,于鹏感到,突破直招士官“不适应”这个“怪圈”不难,那就是把个人发展“设计”交给组织,把苦干留给自己。至于如何抓住机遇,于鹏的理解还是实干:“坐着没有机会,走着有一个机会,跑着有两个机会,长跑就总有机会!”

  从“小荷才露尖尖角”,到“过河卒子赛如车”——

  “工匠型”直招士官入营是大势所趋

  一张泛黄的报纸,今天捧读依然令人心潮起伏——

  2003年4月30日,国家和军队有关部门联合下发《关于从非军事部门具有专业技能的公民中招收士官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确定从2003年起,选择部分单位进行直接招收士官试点,之后再视情展开。

  此《通知》下发之际,四级军士长于元海刚刚新兵下连。那时,他还不清楚,“直招士官”这个称呼意味着什么。同年10月,一批具有专业技能且部队急需的地方青年步入军营,穿上军装,成为我军首批从非军事部门直接招收的士官。

  “当时我们全团就分来一个直招士官,大家当宝似的。”于元海坦言,自己当时还有点不服气,“凭啥直招士官可以跳过义务兵阶段,直接‘升级’为士官,而我们还得按部就班地走。”

  此时,极少有人能想到,多年后,直招士官会成为一个符号。而这个符号代表的是一个个高学历地方青年“携笔从戎”的奋斗故事。

  前不久,该旅调查显示:直招士官占士官比重已接近4%。

  该旅修理连三级军士长张保磊,毕业于枣庄市高级技工学院钳工专业,2004年作为第二批直招士官应征入伍。之前,他在某海防团修理所担任火炮技师。去年,随单位编制体制改革他来到该旅修理连继续干老本行,现已成为旅里的技术大拿。在一次演习中,火炮射击时出现故障,紧急关头,张保磊第一时间排除火炮故障,确保演习任务顺利完成。为此,他胸前戴上了一枚金灿灿的三等功奖章。

  因为有技术,所以他成为直招士官;也正因为有技术,他拥有了厚积薄发的条件。张保磊对火炮支撑座盘进行改造,大大缩短了火炮从行军状态转换为战斗状态的时间。

  如今,直招士官队伍对战斗力建设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一个“工匠型”士官人才方阵快速崛起。采访中记者看到,从演训场到保障一线,从分队管理到机关业务,该旅直招士官既当“领头雁”又做“大师傅”。

  “将自己的聪明才智用于战斗力建设,就必然会有广阔的空间任你驰骋。”回首自己的军旅成长之路,李翰林这样说。李翰林边翻开连队的花名册边告诉记者:连队现有2名直招士官,6名大学生士兵。

  “携笔从戎,知识报国,这支队伍已经从当年的‘小荷才露尖尖角’,发展到如今的‘过河卒子赛如车’。”展望未来,该旅旅长刘耀洪说:“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直招士官投入强军兴军的伟大事业。”

1 2 3 共3页

编辑:韩京华
 
 

相关阅读

 
 

图片

 

图片

 

排行

 

专题

  • 专题

    我与军队的不解之缘-中工网

  • 专题

    本网策划:“我”和军队的不解之缘

  • 专题

    2018年征兵工作进入倒计时-中工网

  • 专题

    也门首都再遭沙特空袭 房屋倒塌现场一片狼藉

  • 专题

    立陶宛:北约士兵波罗的海举行两栖登陆演习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