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抗美援朝战争画卷》赏析:雄浑壮阔撼心魄-中工军事-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军事

观察

国画《抗美援朝战争画卷》赏析:雄浑壮阔撼心魄

2020-09-20 07:20:00 来源:解放军报

  雄浑壮阔撼心魄

  ——国画《抗美援朝战争画卷》赏析

  ■上官甫贵

  《抗美援朝战争画卷》是画家柳子谷、满键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一幅大型国画。这幅27米的史诗式长卷,是我国当代展现战争题材较早的全景式绘画作品,现收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画卷生动再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的壮阔场面。作品主题深刻,审美意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今天,我们重温这幅作品,仍然可以从中获得许多启示。

  满键曾作为志愿军战士,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56年,他邀请柳子谷在自己战地生活速写的基础上,共同创作《抗美援朝战争画卷》。柳子谷欣然受邀,倾注3年心血,无私奉献才艺,主笔完成了这部史诗般爱国主义军事题材长卷。画卷由“夜穿大桥奔战场”“雪地险道行军急”“诱敌深入歼美军”“胜利旗帜迎风飘”四个部分组成,展现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正义必胜的主题。

  画卷用现实主义表现手法,以组诗式谋篇布局,从不同角度、不同场景、不同取向,生动描绘了中朝军队奋勇抗击美帝侵略者的战斗故事,赞颂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英勇善战的大无畏英雄气概;表现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结成的深厚友谊;彰显了人民军队捍卫民族尊严、维护国家利益、保卫和平的浩然正气。

  画卷气势磅礴,雄浑壮阔,撼人心魄;笔墨语言凝练明快,起、承、转、合步步为营,层层递进,宕迭起伏;空间节奏变化丰富,透视远、近、平、侧、前后、左右立体交错,气势开张;笔法中西结合,兼工带写,“工而不滞,写而不流,惟妙惟肖,雄秀兼至”。

  画卷意境生动,画家采用中国传统笔墨,表现战争中的人物、车马、辎重、飞机等,可谓手法大胆,别开生面。画卷物象描绘工程浩大,其中人物形象近千人,自然景物种类达30多种,足见画家笔墨驾驭功力之强。画卷中的特殊物象,皆传递不同内涵:那夜空中数道光芒万丈的探照灯,是志愿军将士保家卫国的豪情映照;那莽莽林海雪地宿营、山崖险道行军,是志愿军将士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生动写真;那硝烟弥漫、战火映空,是中朝两军奋勇抗敌的浩气渲染;那山上中朝两军旗帜飘扬、山下美军俘虏举手投降的场景,是侵略者必败的铁律宣言。

  作品在技法上还体现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文化包容思想。早在上世纪20年代,柳子谷就深受中国画改革创新思想的激励,并在刘海粟、黄宾虹、潘天寿等亲授下,在张大千、徐悲鸿等相互影响下,开启了中国画的创新之路,将中国画写意观念与西画写实观念相互交融,使中国画由传统古典形态向现代清新气质转变。《抗美援朝战争画卷》的创作,秉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理念,古今结合、中西结合,技法驾驭娴熟。画中远近平凸之异,光影明暗之变,皆取西画之法;但凡简洁明快、以少胜多、高度概括、描绘物象形神,表现含蓄意境,抒发思想感情时,则用中国画之法。作品法度完备,曲尽写实写意之妙,极具雄健、浑厚、凝练、明快、豪放等多维审美内涵。

  柳子谷的绘画,根植中国文化,魂系中国文化。其作品始终以中国画的笔墨精神为魂,将西画之法作为国画之补充,充分彰显中国画的笔墨内涵。《抗美援朝战争画卷》汲取宋、元笔墨之长,富有“淡而不薄,厚而不浊,苍而不格,润而不滑”的逸格,极具中国画“情、境、韵、意”表现张力和时代审美情趣,彰显出中国画的文化内涵和画家激情澎湃的精神放歌。

  《抗美援朝战争画卷》作为当代中国画的经典作品,洋溢着爱国主义光芒和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光芒。它对诠释新时代“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的文艺精神,具有典型意义。

  

  上图为《抗美援朝战争画卷》之胜利旗帜迎风飘(局部)。

编辑:李学平
 
 
 
 

图片

 

图片

 
 

专题

  • 专题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 专题

    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3周年

  • 专题

    2020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

  • 专题

    领航强军新时代

  • 专题

    “最美退役军人”风采录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