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抗美援朝精神提高备战打仗能力: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中工军事-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军事

头条

弘扬抗美援朝精神提高备战打仗能力: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2020-10-14 08:16:05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弘扬抗美援朝精神提高备战打仗能力①

  ■褚 杨 魏 寅

  兵者,国之大事。任何一个国家,为了应对战争威胁、维护国家安全,无不需要对“死生之地、存亡之道”慎思明察。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作为一首战歌,它唱出了精气神、唱响了最强音,但作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战略决策,它可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定下的。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立即出兵干涉,并派遣第7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中共中央作出一个重大决策:推迟解放台湾作战,把全国的战略重点转向朝鲜方向。7月7日,中央军委确定组建东北边防军,以为未雨绸缪之计,重点不是在出兵,而是在边防,正如周恩来所说,“备而不用”。事后的情况证明,如果当时没有采取这一措施,当朝鲜战局发生重大逆转时,我们就会措手不及。

  《孙子兵法》中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战略是一种智慧、一种高度,顺时应势而“决”,机动灵活施“策”,是战略决策的基本要求。随着朝鲜战局的发展,中共中央开始做应变的准备,为夺取战争的胜利“加上中国的因素”。1950年8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毛泽东强调:对朝鲜不能不帮。从“备而不用”到“不能不帮”,这是一个不小的变化。着眼新判断,中央增调兵力加强东北边防军的力量,在防卫的同时,预作出兵准备,力争必要时“出手即胜”。

  当时,新中国百废待兴,国内困难很多,而对手又是世界头号经济、军事强国。一旦出兵,面对的将是“一军(陆军)打三军(陆海空)”“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的极不对称局面。在这种情况下要做到“出手即胜”,谈何容易?正因如此,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对出兵问题一度议而难决。纵观历史,在中共中央内部的重大决策过程中,出现如此“纠结”的情况并不多见。由此可看出,在当时条件下要作出抗美援朝的决策,何等艰难!

  决策再难,也要决断。当断不断,就可能错失最好的时机,蒙受更大的损失,付出更大的代价。军事辩证法告诉我们,战争的胜负,固然决定于双方军事、政治、经济、地理、战争性质、国际援助诸条件,然而,战争指导者能否实行正确的战争指导,却是更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客观条件好,若战争指导错误,也会导致挫折甚至失败;相反,哪怕客观条件差一些,若战争指导正确,却可以将战争引向胜利。经过反复讨论研究、权衡利弊,中共中央政治局终于达成共识:“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一个历史性的决策由此形成: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18日21时,毛泽东正式签发志愿军出动命令。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领下开赴朝鲜。

  回望那段历史可以发现,抗美援朝的战略决策确实“不容易定下”,但唯其艰难,更显非凡胆略、雄大气魄,更显深邃的洞察力、卓越的判断力。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始终以国家安全为最高利益,善于从国际力量对比及互动当中洞悉局部性的突发事变,审时度势、预作筹划,根据复杂多变的情况作出灵活的调整、果敢的抉择。历史证明,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志愿军入朝的战略决策,构建的是战场先发优势,赢得的是国际斗争主动,维护的是核心安全利益,是正确的、英明的、伟大的。

  硝烟虽已没于历史,启迪却应照亮未来。什么决定成败?战略决定成败,而不是其它!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关键一点就是战略决策的伟大胜利,这也是人民军队历来具备的一项“比较优势”。正如陈毅同志所说,我们愈往上比则愈强,到统帅部的战略指导更不知比对手“高明多少倍”。有了决策高明,才有决胜条件。在千头万绪之中、在千钧一发之时,一眼窥透要害、一锤就能定音,“一瞬间爆发出雷电般的轰鸣和闪光”,这就是战略决策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今天,我们面临的战争威胁虽不像当年那样直接而强烈,但安全环境变得更加复杂而多元,更加需要高超的战略判断、战略运筹、战略决策。尤其要看到,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乃至智能化战争,“战争迷雾”只会愈来愈浓,战略决策只会愈来愈难。只有对“打什么仗”“和谁打仗”“怎么打仗”了然于胸,才能成为战场上的“明白人”。否则,就可能在面临“艰难的抉择”时手足无措、不知所从,以致贻误战机,甚至招致失败。

  也应当认识到,战略决策的依据是及时、准确、全面的情报,这就需要战役指挥员、战术指挥员加强对全局的了解、深化对时机的把握,为中军帐的战略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当年朝鲜战争爆发后,总参作战室主任雷英夫对美军仁川登陆的敏锐预测,就是战略视野、战略胸襟、战略眼光的充分体现。这启示我们,开阔的视野、渊博的知识、敏锐的感知、精准的判断,是各级指挥员应当具备也必须具备的能力,是打仗之所急、胜战之所需。

  识天宜听风,临流须观澜。“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最大的成功是战略决策的成功。”习主席着眼国际国内两个大局,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大势,从战略层面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擘画了一幅宏伟的蓝图。在目标上,把强军梦纳入中国梦;在建设上,把我军纳入世界军事竞争的大势中考量和布局;在改革上,把军队改革纳入国家整体改革中统筹推进,为今后二十年、三十年国防和军队建设打下了基础。这些都是战略上的大筹划、大手笔,必将指导和带领人民军队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

  战略决策再伟大再长远,终归要落细落实。广大官兵要深刻学习领会强军兴军的战略目标、战略指导、战略布局,确保记之于心、见之于行,不断推动我军备战打仗能力提升到新的更高水平。如此,我们才能朝着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编辑:刘云
 
 
 
 

图片

 

图片

 
 

专题

  • 专题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 专题

    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3周年

  • 专题

    2020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

  • 专题

    领航强军新时代

  • 专题

    “最美退役军人”风采录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