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营盘的时代之变 - 军事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一座营盘的时代之变

来源:解放军报
2022-06-29 11:20

  原标题:一座营盘的时代之变

  解放军报记者 孙兴维 特约记者 袁帅 马振 通讯员 朱帅

  设计定位之变

  营房就要有营房的样子,这个样子首先是打仗的样子

  夜色下,一辆辆铁甲战车鱼贯而出,陆军某旅一场拉动演练紧张进行中。

  车辆编队,人员集结,快速出动……对于该旅步兵三连指导员周浩来说,类似的拉动演练已成为常态。

  然而,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是连队进驻新营区以来的首次演练。诸多变化让周浩眼前一亮——

  单兵携行战备物资和战斗装具随人进班,宿舍走廊可同时让两名全副武装的单兵并排行走,新的连队兵器室采用两门流线设计,请领武器进出更加顺畅……

  同时,依托营区新修建的“5横8纵”道路,他们实现车辆双向双侧编组、双路通过营门,全员全装出动速度相比过去大大提升。周浩深有感触地说:“这是新营区带给我们最直观的变化。”

  调整改革以来,该旅由多支部队转隶组成,分别部署在几个营区。过去全旅组织拉动演练,不仅要提前谋划好各分队的出动顺序,还要统筹规划编队地点、时间。

  不仅如此,以往车辆装备由全旅库房统一集中部署,不仅影响出动速度,在车辆出库时还容易造成拥堵。如今,装备库靠近营连生活区配置,库室与宿舍模块化组合,官兵出了营门第一时间就能到达装备库,科学实现了人装的快速结合。

  “营房就要有营房的样子,这个样子首先是打仗的样子。”该旅领导说,在指挥办公场所建设上,他们突出指挥主体功能,建有作战值班室、作战室、战备资料室等指挥要素,以及机关兵器室、弹药室、战备器材库等指挥保障要素。机关战备车库紧邻机关楼东西两侧建设,与战备器材库相通,实现快速装载、快速出动。

  通过把指挥保障要素集中建设,他们将过去分散配置的战备车库靠拢部署,大幅缩短平战转换时间。“如今,旅指挥机构可在最短时间启动应急响应、请领指挥器材、组织物资装载、构建指挥体系。”该旅作训参谋葛江滨说。

  训练条件之变

  部队不出营门就能完成从单兵到连排的所有专业训练

  说起新营区的变化,该旅火力连副班长陈俊涛的第一印象是:“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训练场。”

  陈俊涛的专业是迫击炮。过去组织训练时,因为场地限制,迫击炮分队往往比较分散,统一组训也只能进行常规的操炮和瞄准训练。

  如今,新营区建成2000多亩室外综合训练场,按作战编组划分为情报侦察、火力打击、防空反导、后装保障等专业训练场地,部队不出营门就能完成从单兵到连排的所有专业训练。

  “过去组训,每个炮手只针对自己的专业进行训练。”陈俊涛说,新的训练场建成后,他们可以逐步展开“一专多能”训练。“原来我们总说训练没场地,如今再不能给自己找借口了!”

  对此,该旅支援保障连指导员苟宇深有体会。作为全旅专业最多、训练点位最散的连队,过去,最让苟宇头疼的事就是如何统筹兼顾好各专业的训练计划。

  新营区不仅有室外综合训练场,还有室内综合训练场,设置有轻武器、迫击炮、便携式导弹等多种专业训练场地,配备有防空导弹、战伤员救治等几十种模拟训练器材。

  此外,营区还设立了“军体训练场”“军中书苑”,既能保障战斗体能、共同基础和专业技能训练,还可用于官兵学习充电。

  为解决连队专业多、训练进度不好统筹的问题,旅队专门设置专业专修室和VR模拟训练器材。利用新建的室内专修室,官兵可随时运用模拟训练系统展开实装操作;依托训练信息系统实时统计、现场公布、量化分析训练成绩,官兵可反复进行纠错练习和巩固强化,既节约了资源,又提升了训练质量。

  “专修室投入使用以来,我们预计可以缩短一半的培养周期。”苟宇说,官兵们真切感受到了营区“两化”建设带来的红利。

  生活保障之变

  变化体现在官兵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住进新营区,防空营司务长朱辉开心得合不拢嘴:“训练场有了新变化,我们炊事班也有了‘新武器’。”

  朱辉所说的“新武器”,是指最新配发的炒菜机器人。走进烹饪区,只需在操作屏幕前设定好烹饪时间、搅拌速度等参数,倒入食材,机器人便开始自动翻炒菜品。

  过去,一个营只配备一个烤箱,如今烤箱供应到连。新营区建设,还为炊事班配发了油炸机、压面机、饺子机等新设备。

  食堂一楼副食品库,西红柿、菠菜、黄瓜等蔬菜分筐存放,整齐摆放在不锈钢货架上。库门口,一台迷彩色电子秤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轻型高机动步兵营炊事班长黄美龙说:“每次主副食出入库,都要用这个电子秤称量。电子秤具备拍照功能,将食材重量、图片实时上传数据库,还能自动生成账目。这样不仅杜绝了物资跑冒滴漏,也节省了人员登统计时间。”

  新食堂还配备了伙食一体化交互终端。通过终端系统,官兵可对当天菜品进行点评投票,得票率高的饭菜,纳入下一周“伙食计划表”。

  食堂和烹饪区革新,只是新营区生活保障变化的一个缩影。该旅驻守高原,过去只有卫生连才有吸氧设备,现在输氧管道接到了营连卫生室;以前官兵洗完衣服只能拿到室外晾晒,如今每个连队都配备了洗衣机和阳光房……

  “新营区的条件比原来好了,但是连队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精神不能丢。”邱少云生前所在连指导员杜欣然说,“我们要从节省一滴水、一度电做起,减少资源浪费,提升保障效益。”

责任编辑:刘川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