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指导员的101篇带兵日记:故事里的主人公小邓,笑了! - 军事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苏指导员的101篇带兵日记:故事里的主人公小邓,笑了!

来源:解放军报
2022-06-14 08:28

  原标题:苏指导员的101篇带兵日记

  ■黄定龙 朱晨耕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廖彬华

  “他是我们的战友,只是起跑慢了点,我们要带着他慢慢赶上来”

  ——摘自苏君的日记

  “住院回来,小邓精神状态有所好转,但还是没有兵样。上周四请假外出办理个人银行卡,竟然要求在外过夜,好不容易劝了回来,可整个人像丢了魂……”

  这是第一篇日记里的内容。时间,2021年8月30日,距离苏君初次见到小邓已经过了一个多月。

  “为什么写这本日记?”苏君望了一眼正在训练场上挥汗如雨的小邓,对记者从头说起。

  去年7月8日是新兵下队的日子。执勤二中队指导员苏君前去接回分到本中队的兵。经过新训后的新兵朝气蓬勃,口号声震天,让人充满期待。

  这时,苏君注意到了小邓。他的形象、神情与当时的气氛明显不相称——身形消瘦,双目无神,喊口号时他甚至不愿张嘴。

  新兵连干部提醒苏君,这个兵需要重点帮带。队伍从苏君身前经过时,小邓低下头,避开了苏君的目光。

  内向、迷茫,是苏君对小邓的第一印象。根据经验,苏君意识到,帮带小邓不容易。

  从新兵连干部那里,苏君得知,小邓不爱与人交流,不太适应新兵训练的节奏,后来又生病住院,体能、技能、理论考核成绩等都靠后。

  “在新兵连,他几乎没笑过。”听到这句话,苏君大吃一惊。一番打听后,真相浮出水面——小邓的父母离异了,由于缺少关爱,小邓此前一直沉迷于网络游戏。大专上到第二年,母亲竭力劝导,他才报名应征。

  看来要花大工夫,才能带好这个兵,苏君暗自思量。

  第二天清晨,小邓的班长唐煌跑来报告,小邓凌晨4点还不睡觉。

  到了饭堂,其他新兵狼吞虎咽,唯独小邓扒拉了两口饭便放下筷子。

  眼前的一幕,让苏君心里像压了一块石头。午休一起床,苏君就思忖着怎么和小邓谈心。

  部队集合出操,小邓吊在队尾,没有一点精神。

  苏君叫住了他。还没聊几句,小邓突然蹦出一句:“我想去医院。”苏君有些措手不及。自己当了4年指导员,还是头一次碰到下队第二天就要求去医院的新兵。

  医院对小邓的心理测查结果显示,他多项指数偏高。如果不及时干预,很可能引发严重后果,建议回去在卫生队治疗。

  返程中,苏君看似平静,心里却拧成了疙瘩。车到半路,正值饭点。苏君问小邓:“想吃点什么?”“我想吃面。”小邓脱口而出。走进一家四川面馆,小邓说话很少,但吃得不少。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小邓起色不大,这让大家觉得“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小邓这时又生出“幺蛾子”——在卫生队治疗期间,他与一个网友经常组队打游戏。

  “为什么陌生人可以和小邓顺畅交流,我们却走不进他内心呢?”苏君百思不得其解。这时,他猛然想到了小邓在四川面馆吃掉的那一大碗面。

  “能吃一大碗面,说明他没有放弃生活。”苏君心头豁然开朗,“是自己的观念出了问题,看到所谓的‘重点人’就紧张,这样的眼光怎么能让战士感到温暖和善意?”

  治疗结束,苏君把小邓接回来。同时,他准备开写一本日记,专门记录小邓的变化,以便更好地帮带他。

  小邓回来前一天,苏君把大家集合起来说:“我们不要以异样的眼光看小邓。他是我们的战友,只是起跑慢了点,我们要带着他慢慢赶上来。”

  “集体荣誉感有了,我们再让他有个目标,这样他会更有动力”

  ——摘自苏君的日记

  去年8月的一天,在医院做完检查后,小邓返回中队。一进门,他就被战友们的热情所包围。大家帮他提包、铺床、安置物品,关切地问他恢复情况,炊事班还专门为他煮了碗担担面……

  此前,中队已研究出做小邓转化工作的4个突破口——从情感上接纳、生活上关心、工作中鼓励、细微处留意。欢迎的“仪式感”,意味着工作的开始。

  在卫生队,病友们把小邓叫作“五不一有”。“五不”是不洗脸、不刷牙、不洗脚、不洗澡、不洗衣服;“一有”是因小邓烟瘾大,身上有异味。

  既然回来了,战友们就想着为他“摘帽”。

  听说小邓爱听歌,唐煌准备了一个防水小音箱,专门备着在小邓洗澡时播歌。那半个月,每次晚点名结束,走廊里就能听到唐煌的声音:“小邓,一起去洗澡啦。”

  唐煌洗衣服,也会喊上小邓同去,手把手地教他怎么把衣服洗得又快又干净。战友们都说,班长这是带了个亲弟弟。

  转变,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瓜熟蒂落”。

  “今天晚点名后,小邓主动对唐煌说:班长,去洗澡啊?这是一个大转折。”这件事,被苏君认真地写进了日记里。

  8月31日16时15分,苏君忘不了这个时刻——小邓推开了队部的门,说想聊聊。

  苏君手上给小邓泡茶倒水,心里却有点不平静:“这块石头终于焐出一点热乎气儿了。”

  小邓敞开了心扉,说面对大家的关心照顾很内疚,担心因体能素质差、执勤训练跟不上拖累战友,想申请去后勤岗位……

  这些都被苏君记在日记里。同时被记录的还有他和小邓的一个约定:“从事后勤工作,需要的是思想和军事素质过硬的战士,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可以并且战友都认可你,马上就给你安排。”

  “集体荣誉感有了,我们再让他有个目标,这样他会更有动力。”苏君说。

  从此,小邓开始主动找战友说话,一有时间就打扫班里的卫生。

  好景不长。9月的第二周刚过,小邓又变得沉默寡言了。

  问题出在哪里?翻开日记本,当时的情况一目了然:“小邓这几天的情绪很低落,他母亲的病加重了,家里又没钱做手术……必须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那天下午,苏君推开小邓宿舍的门。扶着坐在学习桌前发呆的小邓的肩膀,苏君说:“你就把中队当成家,有这么多好兄弟,天塌下来你也不用怕。”

  掏心窝子的话,拥有直抵人心的力量。小邓眼圈红了。

  当晚,苏君一番苦苦思索,终于有了主意。经过反复沟通,已经离异的小邓父亲伸出了援手,表示如果前妻做手术,他愿意承担全部费用。

  压在心头的石头被搬开了,小邓又开始了与战友的沟通,常琢磨怎么为班里做更多工作。

  “父母把孩子送到部队,是为了让他们发光、发热,这也是带兵人的责任”

  ——摘自苏君的日记

  “今天和小邓的母亲通话,她特别希望部队能帮助他改掉身上的坏习惯,尤其是沉迷网络游戏的毛病……”

  这是苏君2021年9月2日所写日记的内容。通话完毕,苏君陷入了沉思。小邓身体弱,和长期吸烟、沉迷网络游戏有很大关系。但强行干预,可能会适得其反。

  “多年的不良习惯,哪能说改就改掉?”尽管有困难,但苏君还是下定决心,“父母把孩子送到部队,是为了让他们发光、发热,这也是带兵人的责任。”

  戒烟是第一道关。

  那天,中队长延征和唐煌来到苏君的办公室,一起研究帮小邓戒烟的事。“首先不能让小邓产生排斥心理。”苏君定下了方向:先帮助小邓认清吸烟危害,再逐步减少他吸烟次数。

  恰逢支队倡导“四戒四多”军营新风尚。苏君围绕戒烟禁酒和多读书、多健身等内容,通过案例警示,详细讲解了吸烟等不良习惯的危害。

  小组讨论时,唐煌笑着对小邓说:“想戒烟吗?我们可以一起来。”小邓犹豫了一下:“我试试吧。”

  小邓把烟交给了唐煌保管,第一周,每天的量是一支。最熬人的是最初几天。小邓实在忍不住时,就想从班长的抽屉里再“摸”一支。

  结果,他“摸”烟时正碰上班长回来,顿时局促起来,双手紧贴裤缝站着,等着挨批。出乎他意料,唐煌没有发火,而是拿出一支递给他:“实在忍不住可以找我多要一根,但不能自己拿。”小邓愣住了,迟迟没有接那支烟。他深吸一口气说:“我能管住自己,不会有下次了。”

  此后,唐煌抽屉里的烟再也没有少过。

  闯过戒烟关,戒网游这一关又横在面前。小邓“游戏瘾”很大,曾对战友说,泡在网吧里一个月不出来也不烦。

  中队没有条件玩大型网游,为玩游戏,小邓私藏了一部手机。得知此事,唐煌按照规定报告给了苏君。了解情况后,苏君并没有立即“处理”小邓。

  苏君能分析出小邓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从小缺少关爱与自信,现实中没有展示舞台,这是重要诱因。

  “从根子上解决问题才行。”一个周六的上午,中队开展“理论金句分享会”。面对坐在角落、从未发过言的小邓,一个念头闪现在苏君脑海里。他说:“我们欢迎小邓上台讲两句,大家说好不好?”“好!”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小邓蒙了,但掌声在持续,所有目光都热切地投向了他。

  想了半天,他只憋出了一句。苏君带头鼓掌,战友们也报以热烈的掌声。那一刻,小邓眼里突然有了光。

  苏君趁热打铁,鼓励小邓挑战自我,戒掉游戏,拿起书本。小邓其实很聪明,进步很明显。在中队后来组织的“理论金句接龙”比赛中,他一口气说了十几条金句,令大家刮目相看。

  台历又翻过去了15页,战友们发现,即使发了手机,小邓也不打游戏了。他参加集体活动的次数多了起来。

  一天,小邓又一次推开苏君的房门。这天晚上,苏君写日记时心里颇为激动:“今天,小邓终于说出了这句我期待已久的话:我不想再成为包袱让大家背着,我想和战友们一起执勤训练。”

  长期缺乏训练,小邓远远跟不上进度。第一次尝试5公里武装越野,他刚跑过一半就感觉胸闷气短,两腿像灌了铅……“小邓加油!”这一路,战友们的鼓励加油声就没有断过。小邓最终冲过了终点线。

  “小邓说,那个5公里是战友们喊出来的。其实,更是他自己扛下来的。”那天,苏君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只要我们的目光里充满信任和爱,再大的冰山也能被融化”

  ——摘自苏君的日记

  李亮没有想到,自己打电话的事,也被苏君写进了日记。

  “小邓今天正常参加中队执勤,表现不错。另外,卫生队队长李亮专门打电话来,说小邓笑了。”

  3个多月前,为配合治疗,李亮曾陪小邓在卫生队看过喜剧电影、参加过烧烤晚会,但一次也没见小邓笑过。

  如今,小邓的笑在二中队早已不是新闻。

  国庆期间,中队组织了不少文体活动。小邓报名参加了好几项。这些集体活动多为角力比赛,个头不大的他满脸通红、青筋暴起,使出浑身气力,获得胜利后笑得格外开心。

  此后有一天,小邓跑着来找苏君:“指导员,我能不能单独执勤?我可以,真的。”

  “好呀。”之前都是老兵带着小邓一起执勤,苏君认为,到了让他“单飞”的时候了。

  国庆节过完,小邓如愿单独走上执勤哨位。上哨时正值上班早高峰,门外的马路上车水马龙,路边行人摩肩接踵,很多人向哨位投来关注的目光。小邓的背挺得更直了。

  此后,苏君就感到日记越来越“没有东西可写”——“小邓热情很高”“歌唱得很好”……喜悦洋溢在苏君心里。

  苏君知道,小邓像一颗沉寂的种子,已度过了黑暗漫长的休眠期,被成功唤醒,终于破土而出、向阳生长。

  在决定“停更”日记的那一天,苏君在日记本扉页写上了这样一句话:“只要我们的目光里充满信任和爱,再大的冰山也能被融化。”

  没有焐不热的心

  ■张庆文

  101个日夜,101篇日记,指导员苏君和战友们用真情唤醒了一名身陷“心灵泥淖”的新兵。这一鲜活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尽不到的情,没有焐不热的心。

  带兵千万招,爱兵第一招。习主席强调,带兵就是带心。以心换心才能心心相印,心到功自成。朱德有句名言:“给战士站岗、盖被子,这些不起眼的事情包含着中国革命的成功。”长征途中,周恩来曾不顾大病初愈,坚持把马让给一名负伤的战士,自己与大家一起蹚冷水过河。战士感动地说:“我伤好后,一定要奋勇杀敌!”在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历史上,正是靠这种真心,才让官兵生死与共。

  真心要基于对战士的真挚关爱。带兵用不着点子花哨,需要的是坦诚以对、爱之至纯。如今,面对有“拇指一族”“网络生存者”之称的00后,之所以有人感慨兵难带,归根结底是不够用心用情。爱是打开心锁的最好钥匙。真正用信任、欣赏、发展的眼光看待和爱护战士,自然会“真心换真心,黄土变黄金”。

  真心常体现在细微处。聂荣臻曾说:“做人的工作,是一项最细致的工作,也是很艰苦的工作,要做得细、做得活。” “细”与“活”的关系,有时是并列关系,但更多时候是因果关系。把“带兵带心”的工作做细了,就可以见微知著,更好地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过去,我们总结出“训练看劲头、吃饭看饭量、睡觉看睡相、来信看表情”等一系列带兵方法,目的就是如此。要细致入微地观察,更要细致入微地研究、总结,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知兵爱兵。

  真心也常体现为坚持。有诗云,“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这体现了对人以诚相待的重要性,但另一方面,带兵带心的工作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在带兵人觉得困难时难免会心生彷徨或动摇。苏君对小邓的转化帮助,也曾“山重水复疑无路”,但只要咬牙坚持下来,兵心自然会被这种恒心焐热。

  小邓笑了

  ■滕福民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廖彬华

  再一次来到执勤二中队巡诊,武警广东总队深圳支队卫生队队长李亮迎面碰见了小邓。

  “李队长好!”小邓笑着主动打招呼。李亮愣了一下,眼前这个小邓,和之前住院时那个每天魂不守舍的“老病号”小邓,有些对不上号。

  “最近怎么样?”李亮下意识地问。“最近很好,我参加拔河比赛还赢了。”小邓脸上写满了开心。

  “小邓笑了。这可太不容易了!”望着小邓远去的背影,李亮决定给苏君打个电话。因为,他深知这几个月以来苏君的不易。

  苏君,是武警深圳支队执勤二中队指导员。他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个厚厚的活页笔记本,里面写着101篇日记。日记里所有故事的主人公,都是这名让李亮感慨不已的新兵——小邓。

  从2021年8月30日到12月8日,面对身陷“心灵泥淖”的小邓,苏君和战友们倾情相待,纷纷向小邓伸出援手,想方设法带小邓走出了“心灵泥淖”,帮助他校准了人生航向。

  如今,随着小邓“迎着阳光茁壮成长”,这本日记已经“停更”了半年多。不过,每天睡前,苏君还是会习惯性地翻一翻。

  日记里不仅写着小邓这一路走来的故事,也有指导员苏君的成长、体验与感悟。

责任编辑:迟语洋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