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战位报告丨想成为陆战精兵?来这所军校吧! - 军事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我们在战位报告丨想成为陆战精兵?来这所军校吧!

来源:中国军网
2021-10-19 07:21

原标题:想成为陆战精兵?来这所军校吧!

中国军网记者 杨晶 通讯员 游长征 周超

全副武装的学员,从起点线跑1公里后,进入400米染毒地带,穿戴防毒面具奔袭结束,又扛起10公斤重的圆木跑800米,还没喘口气,随即匍匐通过50米长的铁丝网,而后进行战斗射击……瓢泼大雨中,一场战斗3公里考核正在陆军步兵学院训练场举行,学员们的身上早已分不清是汗、是血、还是泥。在学员孙洪彪看来,这样充满战味的体能训练,实在再普通不过。“虽然一身泥水,但是充满了男子汉的味道。”

更令孙洪彪终生难忘的是,2019年5月21日,习主席视察陆军步兵学院。也是在这片训练场上,孙洪彪和学员们进行了阻绝墙跳水、翻越懒人梯等极限训练。看到学员们摸爬滚打一身泥水,迎着障碍一往无前,习主席很高兴。在听取学院工作汇报后,习主席强调,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全面提高办学育人水平,为强军事业提供有力人才支持。

近年来,学院牢记习主席嘱托,树立为战育人鲜明导向,积极探索新型初级指挥人才成长规律和培养方法,加大实战化教学训练改革力度,努力培养军政兼优、指技融合、能够打赢未来战争的陆战精兵。

为战育人,培塑步兵特质

新型步兵有什么特质?精干合成,灵活多能,是全域机动作战的“尖兵”、决胜地面战场的“铁拳”,拥有机械化、摩托化、轻型高机动、空中突击、山地、两栖等多种形态。

如何培育这样的精兵?学院组建“陆军合成和步兵作战”等13个创新团队,深化新型步兵作战研究。从教学准备会开始,学员换装与部队任务相匹配的专用携行具,所有装备按部队编制携带,相关弹药按实战训练要求请领……刚刚开课,“战味”便扑面而来。

人质营救演练 白秋津 摄

“‘敌’已携人质撤离,命你队迅速对建筑物进行合围!”记者到来之时,西门外野鸡岗战术训练场上,空突和山地步兵教研室主任裴佳法正带领学员进行人质营救综合演练。只见学员们依托地形与建筑物特点,自行指挥研判、获取情报、运用火力。“从战地学习、战地研究,到想定作业再到实兵演练,每个学员都要以指挥员的身份去判断情况,定下决心。”裴佳法说,整个过程为的就是提高学员在战场上的临机处置能力。尽管在训练场上,裴佳法不苟言笑,表情严厉,发现问题后总会不留情面地批评,但在学员看来,裴佳法就是他们成长路上的“训鹰人”。

裴佳法 白秋津 摄

“直升机将于十分钟后起飞,命你班迅速做好撤离准备。”哪怕是登车带回,空突战术教学组组长郭辉也总会搞出一组战术情况,学员李强波不禁感慨:“要想在郭教员的眼皮子底下开小差,比登天还难!”

新力量怎么教?新装备怎么融?新战法怎么用?课堂连着三军,教学事关打赢。作为教学组长,郭辉深知教学组肩上的重担。他多次前往有关单位学习调研,探索空地融合作战机理,紧贴空中突击作战条令,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力求为部队培养懂空突、晓联合、会指挥的新型作战人才。

物理学教授刘协权认为,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指挥员,必须在科学意义上是成熟的人。走进他所在的理化实验楼,声波武器的致伤原理是什么?激光怎样制导?电磁炮发射的原理何在?红外热辐射有何军事应用?一个个问题都可以在新奇而有趣的互动实验中得到解答。在楼梯两侧墙壁上,利用光栅立体成像原理将学员们的训练场景以3D效果呈现,实战效果凸显。“每当新学员前来做实验,看到学长们的身影,更激发出向战而学的斗志。”刘协权告诉记者,“在军事作战领域,物理学是基础,突出大学物理与军事应用的结合,是一条可行的教改途径。”

不仅是新落成的理化实验楼,习主席视察后,学院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战场环境仿真训练平台和新型实兵交战对抗训练系统等投入建设,让学员不出学院,即可感知高原山地、热带雨林、海岛等作战环境,锤炼全域作战能力。

刺杀训练 廖振华 摄

然而,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技术如何进步,步兵“短兵相接,刺刀见红”的特质不变。为此,学院增设刺杀、格斗等训练课目,每月1次紧急出动,每季1次50公里徒步战备行动演练,每学期1次军事大比武,着力培养学员“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

最令学员纽桂洋印象深刻的是大二开设的野战生存课程,一个班的兵力在野外度过三天两夜,没有补给。“那个地方最多的就是蛇,而我恰恰最怕蛇。”纽桂洋坦言,去抓一条蛇并且做成食物对他是个巨大的挑战,但对食物的渴望又让他不得不尝试。最后,蛇是抓住了,可怎么处理又是个难题。“谁都没干过,我是班长,我先上。“纽桂洋带头将蛇剁头,剥皮,去内脏……就这样,一条完整的蛇变成了食材。竹筒做锅,再加上点盐,蛇汤的美味让他至今难忘。“这次野战生存让我们班变得更加团结,也让我又一次战胜了自己。”纽桂洋说,“在今后的军旅生涯中,面对困难挑战,我将一往无前。”

英雄文化培育英雄传人

漫步在学院,有两条路的名字令记者印象深刻:一条叫朱勇路,一条叫车兵路。毕业时,这两名学员主动请战赴边境一线。在前线,他们在最危险的阵地上坚守、侦察、指挥,直至英勇牺牲。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当英雄才会英雄辈出。为纪念这两名优秀毕业学员,学院将主干路以其名命名。

南昌,军旗升起的地方。从1961年开始,学院就按照贺龙、罗荣桓元帅“上井冈山上搞教育”的要求,坚持“英雄城”里育英雄的理念,在红色基因铸魂育人方面做了积极探索。习主席在视察学院时听取有关情况介绍,对学院做法给予肯定,并强调要把红色资源运用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培养一茬茬、一代代合格的红军传人。

“松毛岭战役,7天7夜弹尽粮绝,红军将士靠什么完成任务?此役,政治工作如何发挥作用?”课堂上,政工教研室和红色资源研究中心主任郑红军向学员提问。学员各抒己见,参与其中。“我们不是简单地讲故事、读经典,而是把政治训练、传统教育和练指挥、练本领、练作风有机融在一起。这样学员不仅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更训练了思维。”郑红军告诉记者,针对大学四年学员不同阶段认知能力和需求,他们体系化设计课程。

大一时,重在厚植学员初心底色。“我们在八一起义纪念馆里授枪、宣誓,要让学员牢记坚决听党指挥是强军之魂。”郑红军说。井冈山是革命之山,胜利之山,大二的学员在现地感受红色血脉从哪里来。大三则重在政治训练,组织学员在中央苏区品尝“红井水”,体会苏区干部好作风。

这样的现地教学让学员印象深刻。瑞金的红井雕塑前,教员讲述了“八子参军”的故事。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时期,杨荣显将八个儿子全部送上革命前线。在惨烈的战场上,这八个男儿毫不畏惧,最后全部壮烈牺牲。学员陈泽荣听后深受触动:“在这里,我更加坚定了从军报国的初心。身为军人,上战场冲锋陷阵就是我的责任。我已写好志愿赴边申请,如果去打仗,我就把红旗插在高地上!”

学员重温军人誓词。

在赴井冈山的路上,战斗英雄臧雷与学员同行,鼓劲打气。现地教学中,臧雷用一幅幅照片带领学员重温烽火岁月。“看到老英雄为我们呐喊助威,我浑身充满了力量。”学员纽桂洋说,“比起他们在战场上面对的恶劣条件,我们训练中的苦和累又算得了什么呢?”

纽桂洋还记得,望着烈士纪念碑上“永垂不朽”几个大字时,他的内心非常激荡,这种感觉让他热泪盈眶。“传承弘扬的红色基因给我自信,应知应会‘十二本领’是我最大的底气。我相信,经过学院四年的培养,我们完全能够胜任岗位任职需要,当好一名基层排长。”面临到岗任职,纽桂洋充满了信心。

责任编辑:杨雯宇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