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弹旅长大考的“转型之问” - 军事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导弹旅长大考的“转型之问”

来源:解放军报
2021-08-24 07:57

  原标题:导弹旅长大考的“转型之问”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李永飞 新华社记者 李兵峰

  考生之问:是为争夺名次,还是为提升能力——

  如果旅长的眼睛只盯着奖牌,那比武效果无疑会大打折扣

  大考落幕,自己多少分?排在第几名?

  在不少导弹旅长焦急等待之时,得到的答复是:除了前三名,其余导弹旅长的成绩已经“封存”,不搞“成绩比优劣”“排名论英雄”。

  “这是让大家放下分数、名次的‘包袱’,真正把目光聚焦到审视自己、发现差距上,回去一心一意带动部队提升训练水平。”旅长们深谙火箭军党委机关的良苦用心。

  既然是比武竞赛,想赢怕输是人之常情。正如克劳塞维茨所言:“在一切高尚的感情中,荣誉心是人的最高尚感情之一,是战争中使军队获得灵魂的真正的生命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崇尚荣誉就是崇尚胜利。那么火箭军机关为什么要“淡化输赢”呢?

  “如果旅长的眼睛只盯着奖牌,那比武效果无疑会大打折扣。”火箭军参谋部训练局领导道出了作为组织者的初衷。

  一位旅长感慨,不怕军人争荣誉,就怕军人为荣誉所累。曾几何时,一些部队陷入争名次、夺奖牌的误区,把奖牌数量视作练兵比武的终极目标,“锦标主义”占了上风,“以比促训”的作用便难以真正发挥。

  为什么明知这些做法违背了比武考核的初衷,却仍有人乐此不疲?答案显而易见,有人美其名曰 “为单位争光”,实际上既是打仗意识不牢,也是政绩观的错位。

  “在相互比拼中拓展视野、开阔思路、取长补短。”这次竞赛考核立起的风向标,在旅长们那里也得到了印证。

  某旅旅长刘磊,在比武之前就给自己定位了两种角色:考生和学生。那几天,他一有空就找其他旅长切磋武艺,博采众长。他翻阅记得满满当当的笔记本说:“以前一些久攻未破的训练难题,在这里或许能找到启发和答案。”

  这样的情形,让现场指导竞赛的火箭军参谋部领导颇感欣慰,通过这场比拼,所有人都有所收获,看似是比武考核模式向前迈出了一步,实则是火箭军军事训练又向实战化迈进了一步。

  这一步,刻不容缓!

  此次导弹旅长大考,正是为指挥员进行的一次“淬锋行动”。找差距、补短板、研对策取代了决高低、分胜负、排名次,他们班师回营的行囊里,装着沉甸甸的收获,装着这次竞赛考核的“下篇文章”。

  有过得硬的旅长,才有过得硬的“大国剑锋”。图为火箭军某导弹旅进行实弹发射演练。 张锋摄

  考官之问:是考核旅长,还是挑战自我——

  要想给别人出题判卷,自己必须技高一筹

  “这群考官有水平!”参加完“质询答辩”走出比武场,导弹旅长们纷纷为考官“点赞”。

  然而,他们之中鲜有人知道,为了这次考核,作为考官团队主要力量的火箭军指挥学院专家教授准备了多久。

  两年前的那次比武,火箭军指挥学院某教研室主任刘华也是考官之一。他清楚地记得,当初越野、射击等基础性课目颇多,筹划作业也是“一把尺子量长短”。考官要么掐表计时查看“米秒环”,要么对照“标准答案”论高低。

  “当初也曾想过区分不同对象‘量身定制’考题,可这对出题者、判卷人都是更加严峻的挑战。如果不通晓现代战争、不洞悉制胜机理,凭啥说人家这一仗打得好不好?”火箭军指挥学院指挥系主任鲍伟说。

  组织导弹旅长大考,看似检验旅长,实则也是检验考官。火箭军指挥学院党委遴选出一批优秀教学骨干。有的持续跟进某战区实战化建设试点任务,了解其对导弹部队在联演联训、联合作战中的最新需求;有的打起背包跟随基层部队进驻演训、发射一线,整理资料、采集数据;还有的到机关、院校进行固强补弱“充电”。

  “要想给别人出题判卷,自己必须技高一筹。”今年初,火箭军开始筹划导弹旅长竞赛考核,考官团队也开始忙碌起来。

  这次出卷,刘华感觉很“烧脑”——

  “一旅一想定”的考核模式给考官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如何精准把握战场变量,构建一个个紧贴各导弹部队实际、对接未来战场的实战化考题,很大程度上也考验着考官战场素养和前瞻视野。

  那段时间,他们排除一切外在干扰,心无旁骛出卷审题。为一个考题的设置,他们常常像对抗演习一样分成“红蓝”两方,探究是否符合实战要求。

  就这样,在一轮轮“谈兵交锋”中,初步考核方案形成。他们又专门请来战区机关、国防大学等各方专家来“挑刺”,召开“诸葛亮会”集智研修。数易其稿后,一份份为参考人员量身打造的考卷最终被敲定。

  出题是道关卡,评卷改卷更是检验衡量考官能力的“试金石”。火箭军指挥学院某教研室主任吴凯斌认为,考核评判标准就是部队练兵备战的参照系和风向标,导弹旅长的核心能力、部队训练的主要方向,都应该能从中找到答案。

  在吴凯斌桌上,摆放着一份《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合作战纲要(试行)》。在评分过程中,他和同事深钻细研文件精神,将理论学习成果积极转化运用其中,立起新的评分标杆。

  一名旅长陈述答辩后,考官朱辉对“同一任务运用两种不同指挥方式”提出质疑。这名旅长说出了自己的思考:“考虑补充打击的任务性质,采取越级指挥更有利于快打快撤……”听了他的回答,几名考官点头称是。刘华说:“考虑得比我们要周全,这对我们来说也是学习和收获。”

  考核结束,考官结合每名导弹旅长筹划作业、特情处置和现场答辩情况,逐个“画像”提出改进建议。送走了导弹旅长,火箭军指挥学院便召开专题复盘会,查找不足、梳理战果、总结经验,把最新成果写进教案、带入课堂。

  考场之问:是着眼今天,还是瞄准明天——

  考核不是终点,而是研究战争、打赢战争的起点

  对常年担负战备任务的某旅旅长周勇坤来说,“箭在弦上”的状态让他练就不少应急招法。但他感觉这次考核“源于实际、高于实际”。

  他说:“这次考核很多给定条件都是着眼‘打边界’‘练极限’。比如,过去一次任务可能处置一两种特情,现在是多种特情相互叠加、环环相扣,稍有不慎就会败走麦城。”

  作为某旅参谋团队成员的周浩,走进考场的那一刻就有点紧张。他发现,不仅给出的想定条件嵌入“联合”要素,现场还有来自各个战区机关的考官。如何让“军种主建”的供给侧精准对接“战区主战”的需求侧,成为考核的一个重点。

  键盘声响,好似马蹄声碎;网络无声,却深藏波诡云谲。作为观战者,记者也对很多难局险局直呼“没想到”。但在导弹旅长看来,既是意料之外又在预料之中。

  “很多特情是战场的变量,牵一发而动全身,逼着我们在复杂、边缘、极限条件下用兵。”回忆当时的考核情形,一位旅长记忆犹新:考官从他的筹划作业中“寻短找茬”,无论是特情处置还是质询答辩,很多看似简单的现象背后却暗藏玄机,部队待机、机动、发射等作战关键环节都得重新“摆兵布阵”。

  “比剑比长、用兵用强”,历来都是“通用法则”,这次却把“提高作战效费比”“技战术融合运用”等作为导弹旅长指挥谋略、指挥艺术的“度量衡”。

  某旅旅长吕尔参自打踏进考场,就有一种针芒在背的急迫感——

  他们旅列装“无需阵地、停车就打”的新型导弹武器装备,快打快撤是重要战法。没想到, “变更发射地域”“遭敌精确打击”“变换打击目标”等特情在短时间内一股脑儿涌来。

  “按目前条件,变换打击目标的任务无法完成,赶紧上报,请示调整计划。”吕尔参迅速判断情况、定下决心。参谋人员提议:“啃一啃硬骨头。”但吕尔参很清醒:权衡利弊取其利,为了完成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能导致某发射营“瘫痪”,后续任务无法完成,这样“不计代价”的战法不可取。

  吕尔参当机立断,赢得考官认可。考核间隙,火箭军机关组织导弹旅长进行座谈。吕尔参和大家有着共同感受:“这种谋略比拼好比棋盘里的博弈,面对险局危局不能‘走一步看一步’,而要看三步、五步甚至十步,才能在前瞻性、延伸性的考核中把握战局。”

  考核不是终点,而是研究战争、打赢战争的起点。转动这次竞赛考核的“魔方”,无论是导弹旅长,还是考官团队,都试图从中寻求破译克敌制胜的战争密码。

  他们清楚,只有紧贴实战,尽可能把“艰难一日”模拟在考场上,才能“把未来战场可能面临的失败”解决在今天,才能拉直“战场之问”的问号,化作长剑啸天的惊叹号!

责任编辑:石婷钰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