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练武之地,哪来用武之力-中工军事-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库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军事

观察

没有练武之地,哪来用武之力

2018-08-15 14:18:47 解放军报

没有练武之地,哪来用武之力

破解实战化训练难题大家谈②

  只有把练武之地建好用好,使训练场地环境构设与作战环境相一致、设施布局与战场条件相一致、容量规模与承训对象相一致、各项功能与训练任务相一致,部队才能更好地感知实战环境,官兵才能更好地经受实战锻炼。

  一个边防连队配发某新型火箭筒后,因缺乏射击条件,几个月都无法组织相应训练。不久前,团里筹建了信息化的重火器射击场,连队官兵从而有了练武之地。实践证明,只有把训练场地建齐全、建标准,训练落实才能有依托、有保证。

  训练场地是进行一切训练实践的物质基础。训练场地能否满足实战化训练需要,很大程度影响着练兵备战的质量。没有练武之地,就没有用武之力。特别要看到,随着形势任务、编制体制、武器装备不断变化,部队加强训练场地体系建设的呼声越来越高、要求越来越迫切。只有把练武之地建好用好,使训练场地环境构设与作战环境相一致、设施布局与战场条件相一致、容量规模与承训对象相一致、各项功能与训练任务相一致,部队才能更好地感知实战环境,官兵才能更好地经受实战锻炼。

  上世纪70年代,以色列突击队员千里奔袭乌干达,创下以牺牲1人的极小代价成功解救103名人质的经典战例。战前,他们制作了乌干达恩德培机场的实物模型,其精确程度“连一级台阶都不少”。突击队员依托模型反复演练,将攻击目标明确到人,将行动时间精确到秒。事实告诉我们,有什么样的练兵环境,就有什么样的训练水平。训练场地与实战环境无限接近,部队才能在练兵中适应战争、设计战争、主导战争。

  经过几十年建设,我军训练场地已由最初的提供空间和器材保障,发展到能够创设近似实战环境、检验部队训练成效。从草原大漠到碧海深处,从北国密林到江淮丘陵,从高寒山地到稻田水网……一个个颇具规模的现代化训练基地群,正渐次崛起。以朱日和训练基地为代表的“练武之地”,正实现职能作用向诸军兵种联合训练、复杂条件下对抗训练、新型力量新型领域训练拓展。基于此,部队全域作战训练效益不断提升。

  同时要看到,我军训练场地与大力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训练与实战一体化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突出表现在大型训练基地数量不够、导评系统信息化程度低,区域型训练场建设定位不准确、功能布局不均衡、共享使用机制不完善,营区基础训练场建设不够标准,等等。缺乏统一设计则难以形成体系,不能共享使用则难以提高效益。当前,军事训练内容落实不全、质量不高,在低层次徘徊、低水平兜圈,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训练场地等物质条件所限。

  战场变了,训练场也必须跟着变。信息化条件下体系作战的突出特征是信火一体、神联力融,这就要求训练场地必须提供与之相匹配的保障条件。新装备催生新战法,新战法呼唤新训法,但如果没有场地条件作依托,训练创新就没办法实现。比如,训练基地过去主要保障合同战术演习,现在要保障联合实兵战役演习;过去主要为练兵提供空间保障,现在还需具备环境构设、信息采集、裁决评估等新的功能……实战化训练求“场”若渴,既是军事领域激烈竞争的结果,也是军队现代化步伐加快的必然。

  习主席指出:“要坚持需求牵引、国家主导,努力形成基础设施和重要领域军民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训练场地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拖不起、慢不得,更等不来。要下大气力摸清底数、搞准需求,走军民融合发展之路,按照“一体化设计、集约化建设、开放式使用”的思路推动建设;要兼顾当下和未来,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不达目的不罢休,切实使我军的“练武之地”满足不同作战力量、作战样式和作战环境的实战化训练需要。

  (程荣贵 作者单位:军委训练管理部)

编辑:韩京华
 
 

相关阅读

 
 

图片

 

图片

 

排行

 

专题

  • 专题

    我与军队的不解之缘-中工网

  • 专题

    本网策划:“我”和军队的不解之缘

  • 专题

    2018年征兵工作进入倒计时-中工网

  • 专题

    也门首都再遭沙特空袭 房屋倒塌现场一片狼藉

  • 专题

    立陶宛:北约士兵波罗的海举行两栖登陆演习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