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校微电影摄制团队跟拍学员4年,记录下这些镜头外的时光-中工军事-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军事

军旅

军校微电影摄制团队跟拍学员4年,记录下这些镜头外的时光

2020-08-25 07:41:27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镜头外的时光

  ——一部军校微电影摄制团队的4年跟拍手记

  ■肖玉增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王微粒

  张墨涛在参加篮球比赛。

  同学教段诗婕弹电子琴。

  张宇辰在实验室调试设备。图片由作者提供

  ●4年前,一群年轻学子走入国防科技大学校门,他们的故事被拍摄成纪实微电影《上军校》,该片在网络播放引起热议,本版曾以《镜头里的成长》为题报道了该微电影摄制团队的拍摄故事。

  ●4年后,当这群学员即将本科毕业时,他们的成长被制作成纪实微电影《我的大学》,4年的时光再次被记录、述说。今天,就让我们聆听这部军校学员微信朋友圈里新晋“热剧”背后的故事。

  “4年,是大学的一个轮回;4年,是学子的一个周期;4年,是成长的一次分享;4年,摄制组有话要说……”当反映国防科技大学学员成长的《我的大学》纪实微电影第一集播出时,摄制组成员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了这样一段文字。

  对于摄制团队而言,在每一集只有7分钟左右的微电影里,学员们4年的时光就像被按下了快进键,成长仿佛就在一瞬间;而在电影的主人公——7名被记录的军校学员眼中,这样的成长并非突然降临,甚至需要经历久久的困惑与迷茫。这些令人难忘的时光,不仅发生在镜头里,更发生在镜头外。

  成长,从小事做起

  镜头里,正在站军姿的魏凯伦面容严肃,身子绷得很紧,一副“好兵”的模样。可在镜头外班长朱明远的眼中,魏凯伦脚下作战靴的那根长鞋带显得特别扎眼。

  作战靴的鞋带要打成蝴蝶结,利落好看,解起来也方便。魏凯伦不适应双手同时捏出两个环,然后打出两个活扣。他习惯只打一边的活扣,这样鞋子也能系紧,但总有一根鞋带比较长。一次拉练途中,那根长鞋带左右摇摆,敲打着鞋面“哒哒哒”地响,节奏和步伐一致,特别明显。中途休息时,班长朱明远把魏凯伦拽出来,“入伍多长时间了,还没学会系鞋带?”

  班长的训斥,让魏凯伦想起了父亲的那句话——把被子叠好了、小事做好了,别的事也都能干好。他对摄制组说:“其实,这些小事,不是我做不好,而是内心深处没想做好……”

  这是微电影中的一个镜头。在那一刻,魏凯伦实现了大学时光的第一次自我觉醒。

  镜头之外的4年时光中,魏凯伦同样经历着许多这样的第一次:大一第一次担任骨干,大二第一次去部队实习,大三第一次写入党申请,大四第一次装备实操……看似平淡而漫长的军校时光,就在这样一桩桩有意义的小事中慢慢走过,如流水般浸润心田,托着他驶向更广阔的远方。

  毕业前夕,魏凯伦面对镜头自信地说,4年来,他的文化课学习和军事训练均取得优秀成绩,并多次担任模拟连骨干。对于未来,他充满期待。

  个体是群像的缩影,镜头是时光的片段。在摄制组眼中,这群年轻学子的4年军校时光有太多值得记录的故事,而我们的镜头远不足以表达他们成长的精彩。

  银川姑娘段诗婕,一开始给自己的定位是“一般女孩”:内向不善于表达、专业课刚刚及格、体能训练容易伤病。在新训的一段镜头里,班务会上,她坐在最靠近角落的一个凳子上,低着头,毫不起眼。可在大二时,就是这位“一般女孩”做出了一件一鸣惊人的事:顺利通过某专项考试,被选送出国参加联合培养。

  是什么让她身上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她告诉我们,原因很简单:每周六加练体能、大强度学习和多为集体做贡献。她的述说让我们很难去用镜头语言体现,但我们知道,有些成长不一定在镜头里,而在镜头外那些不起眼的小事之中。

  成长,从挫折开始

  这又是一个关于鞋子的故事。喜欢跆拳道的上海姑娘李琦,万万没有想到,入学的第一个挑战竟是一双制式女皮鞋。

  队列场上皮鞋落地的声音,是评判女学员步伐是否整齐有力的“硬标准”。一双踢跆拳道的脚,怎么装进这双版型瘦长的制式女皮鞋?李琦咬着牙,试了再试。对她来说,每一次落地,都是鞋与脚的“厮杀”。

  也不知经过了多少次较量,李琦终于用自己的脚,磨软了鞋。用她自己的话说,“不知道是鞋最终合了脚,还是最终让脚合了鞋。”

  在摄制组眼中,学员的成长就如同穿鞋一般,只有在经受挫折之后,成长才显得更珍贵、更真实。李琦是这样,张墨涛也是如此。

  2018年春天,“诗颂强军新时代”全军诗歌笔会在大学举办,张墨涛入选大会主持人。早已把主持词烂熟于心,从仪态到站姿,他对着镜子反复练习。然而没想到,由于练习强度太大,最后一次彩排,张墨涛竟然嗓子哑了,最终无缘舞台。

  诗歌笔会那天,张墨涛站在角落里,跟着默念每一句主持词,看着本该属于自己的那一方舞台,心里充满了酸楚。那次挫折,让他更加懂得珍惜每一次锻炼的机会。在大三复习考研期间,他发奋勤学,顺利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

  在拍摄过程中,几乎每名学员都会说出类似这样的言语:“这4年,我经历过许多挫折,也收获了许多全新的体验。”对于他们来说,挫折就像一块磨刀石,让他们的青春愈发闪光。

  大三下学期,学员队组织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聆听大会的那个晚上,张墨涛望着窗外的星空久久不能入睡。什么叫奋斗?奋斗就是战胜挫折、战胜自己。第二天上午,队里组织定向越野训练,张墨涛的精神格外振奋,始终咬牙冲在前面,第一个通过了终点。

  8月1日,国防科技大学举行毕业典礼,张墨涛站在人群中,凝望着这个熟悉的校园,仿佛回到了大一时第一次参加阅兵式的那个清晨。那天,当军旗伴着雄壮的军歌从张墨涛眼前经过,凝视着那一抹鲜红,张墨涛鼻子一酸,眼泪夺眶而出。

  成长,从坚持启航

  《我的大学》纪实微电影热播之后,有人问我们,4年“跟踪”几名学员没有“丢”掉一个,是如何做到的?答案很简单:坚持。其实,对于镜头里的学员们来说,成长的时光,也是坚持的故事。

  “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军人。”4年前的镜头里,丁超显得格外腼腆,他总是习惯在双胞胎弟弟丁群之后发言,甚至坦言,连报考国防科技大学都是受弟弟影响。

  4年后,再次面对镜头,丁超的目光变得坚定。这种坚定源自点滴间的成长。一开始,他在全队战友面前介绍自己都会脸红;到现在,他在几百人面前可以从容不迫地展示自己,也可以大方得体地在全队战友面前讲评工作。

  这段成长,与坚持有关。入学时,丁超、丁群哥儿俩分数并不算高,但最后,他们在学习训练、骨干任职等各方面实现了全面超越。大学4年,这对双胞胎没有赖过一次床、缺过一次操、挂过一门课。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熬过一关,便是寸进,进一寸便有进一寸的欢喜。“这里有很多优秀的人但依然很努力,他们是我们天然的榜样。”丁超说。

  在摄制组眼里,张宇辰无疑就是丁超所说的那种人。4年来,他的专业课平均分都在95分以上。刚进学校时,张宇辰有些发胖,经常被同学们拿来开玩笑,他从不介意。去年,再次见到张宇辰的时候,摄制组震惊了, 仅用半年,他成功减重30公斤,简直换了一个人,小肚腩不见了,代之以军校学员特有的结实有型。

  早中晚摄入多少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素菜里面炒菜油是多少克,鸡蛋、鸡胸肉、牛肉转换成多少热量,吃了哪种水果、杂粮。在张宇辰的手机记事本里,详细记录着每天的减重日志。在他看来,减重并不难,秘诀只有两个字——坚持。

  张宇辰通过MOOC平台,完整自学了四、五门营养学和运动学课程,给自己订制了科学的锻炼方案和精确的营养摄入标准。接下来,只需要严格落实和持之以恒。对他来说,科学就是严谨,就是较真儿,就是坚持,就是生活本身。如今,张宇辰被保送硕博连读,他将在国防科技大学这方科技创新的沃土上,实现儿时的科学梦。

  4年前,在辽阳老家的小院子里,丁群告诉摄制组,男孩就应该去军队经受锻炼、报效国家。毕业前,我们想请丁群说一句毕业感言。他用手机发来这句话:“每个人都会遗憾自己一生只能活一次,对于军人来说还有一种最大的遗憾,那就是一生只能为祖国牺牲一次。”可惜,他忙着准备毕业综合演练,没能把这句话在镜头前说出来,最终没有用到片子里。但这句话,我们会一直珍藏。

  镜头里,魏凯伦站在图书馆林立的书架中间,将手中的书合上放回书架。在这个留下他最多时光的地方,他无声地向母校道别。画面外,我们凝望着他,如同凝望着这群年轻学子4年的青春时光。镜头不断拉开,他的身影在屏幕上不断远去,我们也在无声地向他道别、向他们道别,送他们远行。

  《我的大学》微电影请扫描二维码

编辑:刘云
 
 
 
 

图片

 

图片

 
 

专题

  • 专题

    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3周年

  • 专题

    2020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

  • 专题

    领航强军新时代

  • 专题

    “最美退役军人”风采录

  • 专题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70周年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