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再走长征路|面对汹涌澎湃的大渡河 红军如何完成强渡壮举?-中工军事-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库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军事

军旅

记者再走长征路|面对汹涌澎湃的大渡河 红军如何完成强渡壮举?

2019-08-05 07:49:59 解放军报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大渡河奔腾澎湃,涛声震天,好像在重复八十四年前的那句发问——

  谁人敢坐“第一船”

  ■解放军报记者 郭丰宽 通讯员 姜永安

  沿着红军进军路线一路前进,再走长征路的记者来到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安顺场大渡河河畔。

  “大渡河两岸峰峦重叠,每至化雪季节,千里激流倾泻而下,汹涌澎湃,石走雷奔。”石棉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宋廷刚介绍,安顺场一带大渡河水宽流急,每年5月又正处洪水期,水势凶险、难以架桥,水寒彻骨、不可泅渡,因此自古称为“天堑”。

  1935年5月24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到达大渡河南岸的安顺场。此时,蒋介石早已令国民党军队加强大渡河沿岸的防御力量。为确保渡河成功,中央红军此前特派刘伯承和聂荣臻分别担任北上先遣队司令员和政委,红一军团一师一团临危受命,担负强渡大渡河的先遣任务。

  “这是当时红军在安顺场的战斗示意图。”在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里,宋廷刚指着墙上的一幅地图介绍,“24日晚按原定计划,一团政委黎林率二营到渡口下游佯攻,团长杨得志率一营冒雨分三路,隐蔽接近安顺场并发起攻击。经过20多分钟的激烈战斗,一营击溃敌军两个连,占领安顺场控制南岸渡口,并意外缴获敌船一只。”

  “有了船只,刘伯承当即命令先遣队于次日渡河。”宋廷刚告诉记者,红一团第一营奉聂荣臻命令组建渡河突击队。作战斗动员的肖华指着波涛汹涌的河水问一营官兵:“谁愿意坐第一船去?”话音刚落,全营官兵争先恐后答道:“我愿意!”“我是党员我先去!”就这样,营长孙继先挑选出17名官兵组成突击队,向大渡河发起强攻,于是就有了后世传颂的“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的故事。

  据当时船工杨文有的女婿、84岁的退伍老兵宋元勋介绍,5月25日7时,这17名勇士每人携带一把大刀、一支冲锋枪、一支短枪、五六颗手榴弹,由孙继先和二连连长熊尚林带队,向大渡河北岸发起进攻。

  战斗打响后,南岸一侧的红军同时开火,掩护突击队渡河。当勇士们强行登岸后,敌人的机枪子弹像火舌一般向他们喷射而来,他们被完全压制在滩头,无法前进。

  千钧一发之际,指挥战斗的团长杨得志急令炮兵连长赵章成开炮支援。赵章成靠着经验,准确测量距离方位,利用手中一门缺了一条腿和没有瞄准镜的迫击炮,将仅有的3发炮弹全部射向敌火力点,打乱了敌反扑和阻击队形。勇士们顺势占领有利位置,向敌阵地发起冲击。随后,跟进的渡河部队也顺利登岸,及时击退国民党军增援部队,成功占领了渡河点。

  “据俘虏交待,他们起初想依靠大渡河天堑,像清军歼灭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军一样,将红军全歼于此,没有人想到红军竟能成功渡河。”采访中,宋元勋反问记者,“红军为什么能过大渡河?”

  “或许渡河中的一个小插曲,足以说明答案。”还没等记者回答,宋元勋接着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

  “我听岳父讲,当时挑选渡河勇士时,孙继先营长深知这是一场硬仗,起初挑选了16名战斗经验丰富的党员老兵,组成突击队。然而一名叫陈万清的新兵,哭喊着非要参加突击队不可,所以突击队员便由16人增加到了17人。”宋元勋感慨道,“正因为革命队伍中不乏敢坐‘第一船’、敢于慷慨赴死的勇士,红军才能每每化险为夷,共产党才能一次次在绝境中找到胜利之路!”

编辑:傅仁誉
 
 

相关阅读

 
 

图片

 

图片

 

排行

 

专题

  • 专题

    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2周年

  • 专题

    《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

  • 专题

    “最美退役军人”风采录

  • 专题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

  • 专题

    2019年联合国维持和平人员国际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