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勇士们不一样的成长故事(组图)-中工军事-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库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军事

军旅

聆听勇士们不一样的成长故事(组图)

2019-06-11 15:42:25 解放军报

  成长路上

  

  

  

  

  从踏入军营的那一刻起,每名战士都要经历一次新身份带来的思想冲击。触发它的开关,可能是一个选择、一次训练、一场谈话,甚至是某种不期而遇的意外经历。

  扛过第一次或痛苦、或迷茫、或苦涩的考验后,一个兵才会真正走上自我淬炼的新征程。今天,让我们一起聆听这些勇士们不一样的成长故事。

  ——编 者

  追 光

  山间,树叶的缝隙透过一缕缕阳光。“班长,山里的空气真清新,很适合跑步……”把刚拍的视频发给班长后,王昌勇一把抹掉额头的汗珠,继续向前跑。

  王昌勇偶尔会与老班长分享他跑步的动态。视频里,坚定的身影总是面向太阳奔跑。体能服上的汗水还未滴尽,眼前地上的身影在阳光照射下被拉得很长。坐在路边的草坪上,王昌勇的脑海中开始不断闪现自己来到部队后的那些画面。

  那天,王昌勇乘着大巴来到部队,震耳的锣鼓声、鼓掌声和整齐排列的两道迷彩人列,让入营的新兵们心潮澎湃。王昌勇昂起头,目光坚定地跟着队列往前走。“我一定要在部队好好训练”,那时王昌勇暗下了决心。

  然而这个决心很快便动摇了,身高174厘米、体重却有82公斤的王昌勇在各项训练中体会了“开始即结束”的痛苦。单杠一个上不去,俯卧撑只能做6个,3公里第一次摸底测试,没跑500米就崴了脚。被班长扶回连队的路上,王昌勇失落极了。班长安慰道:“没事,别急,先养好伤再练,一定能练好的。”

  “我以前体重和你现在差不多。”班长的一句话把王昌勇的思绪拉回到现实,看着身高比自己略低、体型偏瘦的班长,王昌勇不相信刚才听到的话。“笨鸟先飞,只要你愿意比别人付出更多努力,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班长的这句话后来被王昌勇记在日记本扉页,至今仍像一道光指引他前行。

  第二年,王昌勇成了副班长。他生日那天,班长送给他一个牛皮封面的笔记本。他当时在首页写下“追光”两个字,看着班长好奇的目光,他认真说道:“每次和班长一起跑步,班长的身影像是融入了阳光中,我追逐着班长就像是在追光。”班长听完后开心地笑了。

  后来,班长离开了部队。记得班长走的那一天,王昌勇紧紧地抱着班长,哭得像个孩子,怎么劝也止不住。有一次,王昌勇无意间听到连长和指导员聊天时说,班长回家后做了个小手术。他反复打听后才知道,原来班长膝盖以前受过伤,医生说不能过多运动。王昌勇眼眶红了,脑子里全是班长的身影。那天过后,王昌勇话变少了,训练更拼了。

  第四年,王昌勇当上了班长,因为在比武中成绩突出,年底荣立了三等功。得知班长马上就要结婚,王昌勇写了一封信,夹在牛皮封面的笔记本中,寄给了班长。班长翻开笔记本,泛黄的纸张上,“追光”两个字的旁边多了一段文字——“因为班长,我的生命里多了一道光,我会永远追光,因为这是我最美好、最珍贵的回忆!”

  心声

  向着目标勇敢前进

  ■王昌勇

  笨鸟先飞,勤能补拙。人生似江水奔流,期望与努力是舵手的罗盘。在暴风雨中,总会有耀眼的光芒,指引我们避开暗礁,奋力前行。

  豁出去

  午夜,漆黑的空中开始飘起雨点。不久,一阵暴雨夹杂在山风中呼啸而至。黄雨带领的4人工程侦察小组穿梭在山林中。他们还将奔袭十余里前往某陌生水域,秘密完成水文信息搜集任务。

  突然,一名队员脚下打滑,一个趔趄滚下了山坡。所幸的是,他扯住了灌木,没有再滚下去,但身体多处被砾石割伤,鲜血直往外涌,还扭伤了左脚。

  四人商量决定,伤员交由一人带至终点,其余两人继续完成比赛。此时的黄雨,其实已是带伤坚持。在白天的障碍赛中,他因用力过猛,导致胳膊脱臼。虽然胳膊复位及时,没有骨折和血管神经的损伤,但只要小幅度动一下,仍旧钻心地疼。按照竞赛规则,如果中途一人退出,整个小组出局,团体成绩扣200分。黄雨不想因自己的原因,让大家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

  黄雨真的是豁出去了,一只手拎不完的装备,就用嘴叼着;一只手打不了的绳结,就用牙打结……比赛结束,黄雨倒在了终点,满嘴是血。在4人的共同努力下,黄雨小组成绩挤入中游。

  黄雨“豁出去”的事远不止这一件。去年夏天,黄雨执行工程侦察任务,在翻越大山时,山路发生塌方无法前行,为确保任务按时完成,黄雨选择“蹚”条新路出来。一路走下来,马蜂时不时地在耳边“嗡嗡”地盘旋,多次遇到吐着信子的毒蛇挂在头顶树梢上,山蒺藜有时往领口里窜,林中的闷热更是令人喘不过气来。走出密林,黄雨的脸上、手上、迷彩服上全是被荆棘划破的口子,眼睑上被虫子叮起了大包,作战靴里可以倒出水。

  去年年底,当时气温已至零下,在某地域进行工程侦察比武考核的黄雨,意外失足落水。争分夺秒的关头,湿漉漉的衣服冰凉刺骨,黄雨选择继续战斗,在凛冽的寒风中进行了近1个小时的作业。

  起初,黄雨还撑得住,慢慢地嘴唇开始发紫,浑身不由自主地瑟瑟发抖。在如此不利的情况下,黄雨最终还是凭借坚韧的意志和出色的发挥,获得了专业比武第一名。

  战友问:“你为啥这么豁得出去?”黄雨脖子一拧,“这哪叫事,当兵不能矫情,平时掉点皮流点血都退缩,上了战场岂不是‘怂包’一个?”

  黄雨的女朋友接过话茬说,自己答应与黄雨交往,看上的就是黄雨身上那股“豁出去”的劲。“有一次,与他约会,遇到一小偷盗窃邻桌女孩钱包,这一幕恰巧被黄雨看到。黄雨厉声制止并挡住小偷的去路。小偷见状不妙,伺机逃跑。黄雨哪给他机会,一个反身别臂,将小偷牢牢地按在地上,那一刻,我认定了这个男人,靠谱!”

  心声

  当兵就为上战场

  ■黄 雨

  当兵,就要当个好兵,要做战场上的一把尖刀。当尖刀,就必须坚定理想信念,接受各种挑战,不断磨砺自己,时刻都能利刃出鞘。

  勇 气

  那年演习,修理连全部散在场地里保障维修。车队在运输途中经过炮火袭击地带,巨大的爆炸声淹没了整个车队,玻璃“哐哐”地震颤着。就在此时,修理工要马上修复受损车辆。

  第一次执行这样的任务,李伟在一旁捂着双耳,不停地颤抖,还时不时含含糊糊地嘟囔着几个字:“妈!”“怕!”

  “啪!”一个巴掌拍醒了李伟。他愣愣地看向班长,眼里是满满的惊恐。“李伟,把扳手给我拿起来!”看他没反应,班长提高了嗓门喊道:“唱歌!”“如果有一天……”班长带头大声地唱着,握着李伟吓得冰冷的手开始卸轮胎。李伟的情绪逐渐平复下来,身体还是不停打颤。

  李伟入伍前没有体验过多少生活的艰苦。第一次到修理连见到班长,李伟记不清什么场合,唯独那浓重的机油味让他现在想起来也会不禁皱起眉头。

  那天,体能训练结束后,回到宿舍,门口的议论声让李伟停下了脚步。“你看李伟,训练成绩那么差,总是拖班里的后腿……”李伟默默地后退两步,心里是说不出来的难受。班长看出李伟有些反常,当晚就把他叫到了修理车间,戴上手套,拿起一个锤子递给了李伟。

  “拿好!拿稳!”班长说。李伟慢慢腾腾拿起锤子。“你给我拿稳了,别哆嗦!”班长说话声提高了分贝。班长继续对着李伟喊道:“往这个点砸,有点信心,李伟,我相信你一定可以。”李伟哆嗦了一下,顺势要放下手中的锤子,班长死死盯着他说:“李伟,我告诉你,你比班里的任何一个人都不差,现在你最需要的就是勇气,咱班的兵都不是孬兵!”李伟终于鼓起胆子,砸了下去。那天,他砸伤了班长的手,也第一次砸中了钉子。

  从那以后,李伟跟着班长,体能训练、专业技术、理论学习样样都在进步。又是往常的专业训练,早上没吃饱的李伟,上午还没过半,肚子就直叫唤。一同在车间的班长探出头来问,“这是什么声音?”李伟憨憨地笑了笑没说话。班长从车下爬出来,往身上蹭了蹭手上的油污,从兜里摸出一个东西,悄悄地塞给李伟。看着手里的东西,是一个温热的,还带着机油味的“黑”馒头,李伟捧着馒头不知所措,眼泪让黑乎乎的脸看着更脏了。

  “有胆‘砸’班长,没胆吃馒头?”李伟立刻拿着馒头啃起来。这馒头有点咸,但味道不错,这个味道应该就叫勇气。

  心声

  突破自我,勇攀高峰

  ■李 伟

  笋因落箨方成竹,鱼为奔波始化龙。困难是礁石,海水敢于进击才激起美丽的浪花。成长在军营,就要毫不畏惧、坚定不移,以挑战者的姿态,迎接一切挑战,克服一切困难。

  生命导线

  身着厚重的排爆服,大汗淋漓。右手拿钳、左手触线,徐晓杰眼睛死死地盯在倒计时的屏幕上。“嘀、嘀、嘀……”一场无声的战斗悄然打响。

  在漆黑的夜间,徐晓杰在倒计时归零前2秒钟,他找到那根“救命”导线,一刀剪下,迅速将结果上报考官。

  选择与“死神”较量的排爆手岗位,源自徐晓杰心中对军人使命的深刻认识。多次排爆的情景,让徐晓杰深深认识到,在平静的世界里,时常波涛汹涌、危机四伏。如果平时训练技能掌握不精,遇到实战,付出的就是血的代价。

  新兵下连前,军政素质俱佳的徐晓杰成了各营连争相挑选的“香饽饽”。渴望战场的他,很快选择了离“炮火硝烟”最近的爆破专业,成为一名排爆手。面对各种各样的装备、各不相同的参数性能、各类弹药装置图,徐晓杰一头扎进学习室。白天,他在训练场虚心向干部骨干请教,晚上加班学习,学理论与练专业同时进行。很快,徐晓杰掌握了拆除爆破装置、简易爆炸物的常见方法和要点。

  让徐晓杰印象最深刻的是2016年的一次实兵对抗演练。那次,上级方案设定,我方重要目标被敌方渗透并安装了定时炸弹。接到情况后,徐晓杰所在班级受命迅速赶往现场处置。徐晓杰首先利用轻便探测器对炸弹进行检测,发现炸弹内部结构复杂。随即,徐晓杰利用瞬间冷凝的方法想让定时器停下,结果倒计时仍未停止。时间越来越少,徐晓杰决定人工拆除。他命令班内人员迅速撤离,自己留下进行拆除。徐晓杰迅速判断着炸弹上的每一根导线。突然,夹杂在中间的一根细电线引起了徐晓杰警觉,千钧一发之际他迅速剪断……时间定格在1秒,炸弹顺利拆除。

  穿上厚重的排爆服,全世界仿佛只剩下呼吸声和计时装置的“嘀嗒”声。一次,徐晓杰保障实弹投掷任务,训练刚开始,就发现一枚未爆哑弹。接到任务后,徐晓杰迅速赶往现场排除险情,发现哑弹位于泥潭中,且引信已经松动,任何的晃动都会导致爆炸。勘察完情况后,徐晓杰选择人工转移哑弹进行销毁。人工转移是排爆最危险的环节,稍有不慎,将有生命危险。为了减少手榴弹的晃动,他轻轻拿起手榴弹,朝500米外的爆破区慢慢走去。短短500米,徐晓杰的这趟“生死之旅”却走了整整半个小时,最后他将哑弹安全送到爆破区并成功引爆。

  别人问:“是什么让你选择排爆专业?”徐晓杰说:“是那条永远只有一次选择机会的‘生命导线’,我无悔我的选择!”

  心声

  细节决定成败

  ■徐晓杰

  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排爆的每个环节都十分重要,每次作业的成功,偶然中孕育着必然。排爆虽然危险,但无怨无悔。

  本期撰稿:肖志超 胡嘉惠 蔡志伟 张照阳

  版式设计:李建 孙鑫

  图片摄影:余海波 陈涛

编辑:徐林
 
 

相关阅读

 
 

图片

 

图片

 

排行

 

专题

  • 专题

    2019年联合国维持和平人员国际日

  • 专题

    “最美退役军人”风采录

  • 专题

    走进军营“00后”

  • 专题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

  • 专题

    2018网络媒体国防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