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军营·记者在战位】从高射机枪到电子对抗,一家三代的从军路(组图)-中工军事-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库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军事

军旅

【新春走军营·记者在战位】从高射机枪到电子对抗,一家三代的从军路(组图)

2019-02-20 11:01:00 中国军网

  【新春走军营·记者在战位】

  从高射机枪到电子对抗,一家三代的从军路

  ■中国军网记者 马嘉隆

  东风越野车。赵沛然 摄

  冬日的午后,天高云淡,阳光温暖着干冷的空气,正是一天中最舒服的时候。记者漫步在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的营区中,享受着和家乡相近的午后时光,这时,一阵发电机的轰鸣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循声望去,只见六七个蓝色的身影围着两辆东风越野车进进出出,声音就是从那里传来的。据在这里带队的负责人才迎光介绍,这是配合飞机侦察吊舱使用的地面站,他们正在进行例行通电保养。

  听罢介绍,记者脑海中闪过一系列科幻电影中的场景,仿佛各种炫酷的光影特效离我只隔了一道车门,一时间激动不已。

  才迎光向记者展示地面站的处理系统。赵沛然 摄

  感觉到记者对这套系统很感兴趣,老才邀请记者上车看看。惊喜不已的记者兴致勃勃地上车参观,却发现方舱中没什么想象中的科幻元素,只有几块普通的显示屏。显示屏上呈现出的系统界面,也不过是在一张中国地图上简单地勾勒几笔,线条交叉的地方可能是敌情所在。那感觉,就像是从一部3D兵棋战略游戏突然变成了“扫雷”,视觉效果急转直下。

  不过,当老才为我详细介绍这套看似简单的系统的“战绩”后,我的观感又一次被颠覆。

  那是2016年的“红剑”体系对抗,那场对抗,让老才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战场氛围。熟悉的地域,完全不同的战场情况预设条件,他和战友连续“白加黑”地研究了几天,筹划出一条全新的侦察吊舱飞行轨迹,成功捕捉到“敌”制导雷达的位置。

  不管系统的“颜值”高不高,能“扫到雷”的就是好系统,我不禁在心里为它点赞。随后,我又和老才聊起了他的电子对抗专业。

  老才03年考入军校,学的就是电子对抗专业,那时这个专业还比较冷门。当问起他为什么想起学电子对抗专业时,老才告诉记者,当时他觉得这个词比较新鲜,也没想太多。不过,对军营,老才确实是有着深入血脉的感情。

1 2 3 共3页

编辑:韩京华
 
 

相关阅读

 
 

图片

 

图片

 

排行

 

专题

  • 专题

    “春暖花开”策划|军事40年:国防和军队建设伟大成就

  • 专题

    2018网络媒体国防行

  • 专题

    我与军队的不解之缘-中工网

  • 专题

    本网策划:“我”和军队的不解之缘

  • 专题

    2018年征兵工作进入倒计时-中工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