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运输更快更远更智能,千里投送朝发夕至-中工军事-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库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军事

军旅

军事运输更快更远更智能,千里投送朝发夕至

2019-01-14 07:22:39 解放军报

依托我国交通大发展,我军兵力投送、装备转运、物资运送全面提速和拓展——

军事运输:更快更远更智能

■中国国防报记者 程 荣

  投送速度越来越快

  吉维新1981年入伍时,是坐着“闷罐车”从河南到新疆的。车厢门一关,既不透光又不透气,也没有座椅和厕所,只能席地而坐。他和许多新兵一起,辗转5天6夜才到达部队驻地。

  2011年,吉维新任我军驻郑州铁路局军代处主任。近年来,他每年都担任新老兵运输工作的指挥员,在运力筹划中广泛调用动车组和高铁,极大改善了兵员乘行环境。

  快——这是近年来新老兵运输中最直观的感受。

  改革开放前,新兵进藏进疆,老兵出藏出疆,大多需要一周时间才能完成。现在大多是统一乘坐包机,一天时间都不用。

  千里投送朝发夕至,这一能力的提升得益于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交通事业大发展:截至2017年底,我国铁路运输营业里程达12.7万公里,是改革开放初期的2.5倍;高铁营业里程2.5万公里,占世界高铁的三分之二;全国公路总里程477.35万公里,为改革开放初期的5.4倍,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达13.6万公里,居世界之首;我国境内民用航空颁证机场共229个,是改革开放初期的3倍……借助交通快速发展的东风,我军运输投送速度越来越快。

  过去,一支部队机动千里,需要提前几个月制订运输计划,如遇突发情况或是装备超限,有可能需要十几天才能到达目的地。如今,运输保障从部队建制保障向军地联合保障拓展,前不久一支部队跨越5省区机动数千公里,仅用30多个小时。

  远程机动能力越来越强

  2016年,南海舰队后勤部军事交通运输处处长丘涛,参与了一项创纪录的投送任务——通过公路、水路、铁路、航空运输等投送方式,数千名海军陆战队员和各型装备被快速投送至新疆某训练基地,拉开海军陆战队沙漠戈壁实战化训练的序幕。

  “这是海军陆战队投送距离最远、时间最长、跨度最大的一次。”丘涛说,“军民融合运输提升了投送能力,也为海军陆战队全域作战拓展了兵力投送新途径。”

  改革开放前,各部队大多在战区范围内短距离机动。如今,跨区甚至是跨境机动已不是新鲜事。仅2013年至2016年间,我国交通战备系统共计200多次保障部队跨区远距离机动。去年夏天,“国际军事比赛-2018”与“东方-2018”战略演习同期展开,这是我军出境参演兵力最多、跨国铁路投送规模最大的一次,共计输送人员数千人、装备千余台,所有人员和装备均按时抵达。

  2017年10月,空军与5家地方物流公司签署《军民融合战略合作协议》,着力挖掘地方运输潜力服务空军部队战斗力建设。随着我国物流、快递等新型运输力量快速发展,我军主动作为、大胆创新,把新型运输力量纳入交通战备建设范围,助推军事运输能力水涨船高,让我军的军事运输路程越来越远,远程机动能力越来越强。

  军事运输步入智能化新时代

  2017年8月,四川九寨沟发生地震,地方交通部门通过“民用运力(货车)动员潜力实时调度平台”,在震后1小时调动九寨沟县方圆200公里范围内的4706名司机,作为救援行动后备力量。据悉,这个依托民营企业大数据中心搭建的平台,可以随时掌握数百万辆注册货车的运力情况,遇有应急应战任务,能及时在线通知符合要求的货车执行军事运输保障任务。

  淮海战役时数十万名群众推着小推车支前,成为一幅壮美的历史画卷。如今,大数据技术下蕴含的军事运输动员潜力让人惊叹,庞大的民用运力“召之即来”正在变为现实。

  这40年,全国交通战备系统完成国防交通空间数据平台3.0版、国防交通信息管理系统6.0版研制开发,并配发军地有关部门使用;从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接入第二代导助航综合应用系统,实现对全国沿海民用船舶动态和重点港口情况的实时掌握;接入铁路运输调度管理系统,实时掌握全国铁路线上运行军列的车次、位置、速度以及军运人员装备物资情况;接入部分航空公司运行控制系统,掌握其拥有的飞机型号数量,按需获取航班进出港信息和航空军事运输情况。

  我国军事运输步入智能化新时代,未来将进一步提速,为强军兴军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韩京华
 
 

相关阅读

 
 

图片

 

图片

 

排行

 

专题

  • 专题

    “春暖花开”策划|军事40年:国防和军队建设伟大成就

  • 专题

    2018网络媒体国防行

  • 专题

    我与军队的不解之缘-中工网

  • 专题

    本网策划:“我”和军队的不解之缘

  • 专题

    2018年征兵工作进入倒计时-中工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