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军事题材电影回眸(图)-中工军事-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库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军事

军旅

改革开放四十年军事题材电影回眸(图)

2018-12-09 14:38:25 解放军报

  穿越历史的云烟,描摹时代的壮阔。改革开放40年来,很多影视剧以其鲜明的主旋律、积极的价值观,生动展现了历史的荣光、社会的变迁与英雄的风采,用光与影的艺术表达,书写了国家、军队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其中,军旅影视剧为改革强军留下铿锵的足音,为打造强军文化提供了丰沛的精神文化力量。

  今天,我们推出专版,回眸改革开放后的光影映画,通过解读这40年的军事题材电影、品味曾让我们感动的人物传记电影、赏析反映改革开放的主旋律影视剧,向这辉煌的时代进程致敬。——编 者

  改革开放40年既是国家不断富强、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历史,也是思想解放、艺术繁荣与文化大发展的历史。军事题材电影在改革开放40年艺术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战争年代的烽火记忆和历史反思,和平年代的波澜壮阔和现实表现,共同阐述着军事题材影片的主旨核心——通过英雄形象的塑造弘扬,在争取独立、民主、自由、幸福的斗争中表现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

  紧扣时代脉搏,突出历史景象

  从1978年到1992年,破除桎梏,敢为艺术先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电影界赢来创作浪潮,而勇开先河者正是军事题材影片。《小花》——这部被称作“报晓中国电影春天的一朵小花”的影片拉开了中国电影改革开放的大幕,与《归心似箭》《曙光》《啊!摇篮》《从奴隶到将军》《最后八个人》等一起破除创作限制,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众多军事题材电影聚焦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如《开天辟地》《大决战》《巍巍昆仑》等。部分影片开始以个性化的方式和个人化的视角表达对战争的多元化思考与追问,如《晚钟》《战争子午线》等。此外,一些军事题材电影创作呈现出娱乐化倾向,譬如《鞘中之剑》《欢乐英雄》《闪电行动》《蛇谷奇兵》等。

  从1993年到2001年,突破观念限制,投身改革浪潮。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电影也开始讲述“春天的故事”。随着电影票价的放开、好莱坞大片的引进,军事题材电影开始尝试大制作,比如《南京大屠杀》《大转折》《大进军》《鸦片战争》《开国大典》等。除了场面宏大,这一阶段讲述重大革命历史事件的电影往往视点较新、余味较强,呈现出创作者强烈的历史主人翁意识与抱负。

  自2002年以来,拆除体制壁垒,迎接产业重生。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电影国际竞争性骤然紧张。此间,军事题材电影的市场意识、商业意识逐步增强,军事题材大片佳作频出,掀起“中国新主流大片”的浪潮。如明星阵容强大的《建国大业》《建军大业》等;传奇性演绎的《智取威虎山》《铁道飞虎》等;“超级英雄”模式的《战狼》《战狼2》《红海行动》等。

  宏大叙事和个体叙事的交响

  中国革命的历史是极为宏大壮阔的。作为政治的延续,战争构成了历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今天军事题材影片讲述传达历史观念、保存国家记忆、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切口。

  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主要表现内容的影片数量众多,影响很大,如《曙光》《贺龙军长》《南昌起义》《大渡河》《西安事变》《血战台儿庄》《七七事变》《大进军》《大转折》《辛亥革命》等。可以看出,“献礼片”构成了这类影片坚硬的内核,无一例外都选择了宏大历史的叙事视角。

  当然,军事题材电影也不缺乏个体的历史记忆和独特表达,例如《高山下的花环》《红樱桃》《我的长征》《金陵十三钗》《我不是王毛》等。此类影片更倾向军事战斗中的个体经历、独特经验和特定情感的讲述和表达,往往使用第一人称的主观视角的旁白、回忆等来强化其创作意图,更有代入感、真实感。例如冯小宁的《红河谷》用了小孩嘎嘎的视角,《黄河绝恋》用了外国人欧文的视角,《金陵十三钗》用了书娟的视角等。

  宏大叙事和个体叙事在终极价值的表达上是相通的,都把反抗侵略与压迫视为善的追求,把战争的罪魁祸首视为恶的渊薮。除了对革命战争年代的回忆,在展现建国后内容的军事题材影片中也立足于人民军队英雄形象的塑造,例如《惊涛骇浪》《惊心动魄》《惊天动地》这三部影片,分别以1998年的洪水灾害、2003年的非典疫情、2008年的汶川地震为背景,展现了军队、军人在自然灾害面前保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而不惜牺牲自我的民族精神。

  “中国新主流大片”讲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故事

  从目前涌现出的众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军事题材影片来看,“中国新主流大片”代表了新时代中国军事电影发展的一种新成就和新模式,大片策略和类型融合是其成功的重要策略。

  军事题材电影是我国最早具有大片能力、大片意识和大片风格的影片。改革开放之初的军事题材大片讲述的是重大革命历史事件。从1991年的《大决战》到后来的《大进军》《大转折》,作为全景式的史诗巨作代表了当时的大片水准。电影产业化后,军事题材影片的票房号召力有明显增强。《战狼2》《红海行动》都是全立体呈现战争场景,战斗画面的真实感也大大增强。除了大投资、大制作之外,还有大明星或明星制。比如《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邀请众多著名演员,一时成为社会焦点话题。

  军事题材影片在类型元素上以战争片为其“元类型”,随着艺术创作者对类型片的认同和摸索的不断深化,喜剧元素和动作元素等类型融合使军事题材电影变得日趋饱满,如《三毛从军记》《战狼》等。在类型元素融合的背后是文化的融合,军事题材影片发展到“新主流大片”的历程其实也是对主流文化、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等消化吸收的过程。这一点在“红色经典”翻拍、改编中最为明显。《智取威虎山》在原剧攻打威虎山这一“戏核”的前提下,增加了动作元素,又增加一条副线,将营救栓子母亲青莲这一人道主义行为和攻下威虎山这一革命任务合二为一,将“解救一个人”与“解放一座山”紧密关联起来。

  新时代有新的题材,呼唤新的价值表达。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在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文化建设中,军事题材影片为维护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文化力量。除了拍摄发生在国内的历史事件、军事内容之外,还走出国门,让自由、尊严和幸福等价值观念照亮“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狼2》《红海行动》的成功,就是生动的例子。这些影片以跨国题材、民族情结、国家形象建构等,讲述新的“中国故事”。

  “中国新主流大片”作为改革开放40年中国电影的重要成果,不仅是大制作、大题材、大市场,还要与时俱进,追求大胸怀、大格局,不仅讲述中国历史的军事故事,还要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念体系提供艺术想象和情感共鸣的广阔艺术空间。

编辑:李学平
 
 

相关阅读

 
 

图片

 

图片

 

排行

 

专题

  • 专题

    2018网络媒体国防行

  • 专题

    我与军队的不解之缘-中工网

  • 专题

    本网策划:“我”和军队的不解之缘

  • 专题

    2018年征兵工作进入倒计时-中工网

  • 专题

    第17批赴黎巴嫩维和部队参加“联黎文化节”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