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船、航班、微信,今天的三沙不再遥远(组图)-中工军事-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库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军事

军旅

交通船、航班、微信,今天的三沙不再遥远(组图)

2018-12-09 14:18:23 中国军网

  美丽的南海,一座座岛礁星罗棋布,犹如一颗颗珍珠,镶嵌在碧波之上。

  这里是祖国的南大门,这里有祖国最年轻的城市——三沙市。

  339公里,是这座岛屿离祖国大陆的距离。

  这段距离很远。一位前往三沙探亲的军嫂说,过去上岛探亲,不在海上晕个天旋地转根本就不能到。

  这段距离很近。6年多,2000多个日日夜夜,三沙军民种下200多万棵椰子树,昔日荒岛变成了绿洲;书声琅琅响三沙、“银龙影院”看大片,椰风海韵赏夕阳……如今生活在这里,也能找到内地城市的感觉。

  交通船、航班,微信沟通、互联网连线,时光拉近了岛与人的距离,今天,遥远的三沙不再远。

  ——编 者

  三沙蓝,那么远又那么近

  ■解放军报记者 范江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潮起潮落的南海,有许许多多的岛屿。由于工作的原因,记者这些年曾奔波在祖国三沙的岛屿之间。最远的登上过南沙的华阳礁,近的则是去过离三亚市只有十几公里之远的东岛。

  南海的岛屿,像一枚枚镶嵌在蓝色波涛之上的珍珠,散发着迷人的风采。这些岛屿没去之前,总觉得离我们很远很远,走得多了就觉得离我们很近很近。特别是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更是拉近了我们和海岛之间的距离,近得仿佛能听到岛礁上春暖花开的声音。

  2016年12月22日,永兴岛正式开通民航。

  宽阔的大海阻挡不住快捷的脚步

  第一次去永兴岛是20年前的事。那是一个夏天,乘坐的是一艘只有几百吨的补给船。傍晚我们从三亚某军港出发,除了船上的海军官兵,几乎所有第一次乘船的人都是一脸的兴奋。

  没法不兴奋。眼前湛蓝色的大海,真的像绸缎一般;蓝蓝的天空,飘着像画儿一样的白云;船儿犁开的浪花,洁白如洗;海鸟追随着船儿,不停地翻飞着自己优美的舞姿;飞鱼还时不时地飞出海面,像护航的战机……

  兴奋的劲头随着航行时间的推移渐行渐远。

  入夜,我们这些第一次出海的“菜鸟”,每一个人领到了一张草席,在舱底找到一个地方就席地而眠。十几个小时的航行,突然变得难熬起来。船上机器的轰鸣声,时不时地把我们从梦中 “踹醒”;船上不要说没有空调,就连电风扇都是稀罕物,炎热的室温常常把我们热醒,淋漓的大汗能把瞌睡虫驱赶得远远的;还有晕船的,需要把自己的胃汁吐出来奉献给大海……船靠岸后,有“湿人”把这趟旅行总结为:饱了眼福苦了身子。

  相较而言,我们这些苦了身子的还是幸运的,很多守岛官兵和家属,乃至三沙市的市民,他们那个年代不仅是“苦了身子”,有时还要“苦心”和“苦情”。不止一次听说,很多守岛官兵和军嫂们隔海相望不能相见的故事。那年到琛航岛采访,一位教导员对记者说,有一年妻子来探亲,由于交通不发达,再加上台风的袭扰,人好不容易到了永兴岛,就因为交通不便和不巧碰上台风,结果整个假期都耗在了等船的绝望中。最终,亲人没见到,假期却到了,只好抹着眼泪 “打道回府”。

  近十余年来,记者去永兴岛机会多了,感受最深的是乘坐的军舰变得越来越大,跑得越来越快,条件越来越舒适。具有“革命性”变化的事件,发生在前年——永兴岛通上了航班。

  从海口的美兰机场,记者登上每天一趟的航班,只需一个多小时就顺利地抵达了永兴岛。在航班上,乘客在鸟瞰美丽的西沙群岛之时,不用再承受海船的颠簸之苦。从海口到永兴岛,由过去几十个小时的行程压缩到了一个多小时,航班大大拉近了永兴岛与祖国大陆的距离。

  交通的便利不仅仅是永兴岛,其他小岛也都享受着交通的快捷。

  驻守在海岛上的官兵,都会眉飞色舞地告诉记者,现在官兵上下岛极为方便。在岛与岛之间,不仅有定期的交通艇,还有三沙市不定期开通的快艇。驻岛官兵回家探亲,还可以免费乘坐舒适便捷的旅游船。更令人兴奋的是,如遇到什么紧急的事情,比如有了什么急病,咱们的直升机还会如约而至,解决官兵燃眉之急。宽阔无边的大海,曾阻隔了我们相亲相见,现如今已经无法阻挡我们来回快捷的脚步。

  军民免费观看的同步院线电影院。

  咫尺之间,万里情感一“机”牵

  如果说南海的岛屿最不缺的是美丽迷人的海景,那么最缺的就是精神层面上的“信息”。怡人的海景背后,是孤独和寂寞。人要靠食物养活,更需要精神上的滋养。

  造成岛屿的闭塞,不能完全怪罪宽阔的大海,还有我们当年并不发达的通讯。以前连接大陆与岛屿之间的讯息,基本上还是靠船捎来的家书。一封信旅行的时间一般是用“月”来计的,特别是在南沙,再快也得三个月。因此,在南海岛屿上有这么一说:钱在岛上是纸,信在岛上是金。

  1999年4月9日,解放军报刊载了南沙守备部队少尉王爱群写的一篇题为《南沙的“情感补给”》的通讯,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守礁老兵程志雷在春节前没有收到家书,却收到妻子辗转寄来的一盒磁带。磁带放进了小录音机,传来了儿子稚嫩的声音:“爸爸,俺好想给您唱支歌,可俺还没上学,没人教俺。妈妈说,南沙有天边那么远,没有树,没有草,没有大公鸡,也没有小花狗,俺在这给您学几声公鸡打鸣吧……”

  “喔,喔,喔——”一声声特别的“乡音”,竟然把一群男子汉听得潸然泪下……

  时间过去了十几年,“情感补给”方式由书信变成了电波。现今的南海岛屿差不多都有了4G信号,咫尺之间,万里情感一“机”牵。

  刘超是驻守在珊瑚岛的一名军官,辗转驻守过三个岛礁,是一名“老西沙”。他也有一个可爱的儿子。和许多驻岛官兵一样,好不容易回家一趟看孩子,孩子常常不认识爸爸。回家很多天后,孩子才会开口叫爸爸。自从有了4G信号,这种心酸的尴尬没有了,只要你愿意,每天都可以通过手机视频,与自己的孩子见上一面。

  刘超说,因工作上的原因,他每周只与儿子视频两回。一个小小的手机,拉近了与儿子的情感联系,带来了无限的欢乐。不论是对部队,还是对家庭,手机都成了精神层面上的加油站。守岛官兵无需远行,便能和亲人隔着屏幕“相聚”。

  通过手机,可以给情感进行“补给”,可以给守岛官兵带来丰富的信息,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能与陆地的社会生活同频共振。在岛上用手机,虽然不能像在城市一样可以打车叫外卖,但确确实实地拉近了孤岛与飞快发展的大陆的距离,有时还能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惊喜。

  去年记者在西沙群岛采访,从珊瑚岛赶往琛航岛的途中,乘坐的快艇突然遇到了故障。失去动力的快艇在波峰浪谷之间飘摇,真有点“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之感。危急之时,一看手机还有信号,如同抓住了救星。很快,救援的快艇及时赶到,把我们连人带艇拖回了小岛码头。一场虚惊就这么让手机化解了。

  手机,不仅一解孤独寂寞之愁,还解了我们危难之急。

  三沙永兴岛北京路上的商铺。

  曾经与世隔绝的孤岛生活气息渐浓

  虽然是20年前的场景,至今依然历历在目。第一次去永兴岛,船靠码头时,领导就给我们 “约法三章”:不许喝岛上一口水,不许吃岛上一口饭。

  那时很不解,也不知道为什么。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岛上的补给很困难,要是赶上台风,连使用淡水都是一个问题。所以,大家登上永兴岛,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不轻易消耗岛上的给养。

  你现在再上永兴岛,就会发现岛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永兴岛上不仅有了水吧、烧烤,还有了超市和银行,有了学校和医院。总之,徜徉在永兴岛上,你能感受到与大陆普通城市一样,有了很浓厚的生活气息。

  海岛与大陆城市的距离,有时不是地理上的,而是生活上的。与世隔绝的孤岛,有了生活的气息,与大陆的生活趋同,也就没有了距离感。现代化的通讯,舒适便捷的交通,使小岛不再那么闭塞,有了城市现代生活的气息。

  三沙市所在的永兴岛如此,附近许多小岛也有了生活的气息。

  在南海的岛屿上,天上飞的和水中游的都不缺,唯独缺陆上跑的——这当然不仅仅是指人。人的生活水平,有时体现在有没有猫狗等动物的陪伴上。

  十多年前,记者就听说,一个小岛上的官兵,用船从大陆运来了两头牛。养着养着,一头牛不知怎么就死了,另一头牛没了同伴,竟然也跳海“自尽”。据说,动物也忍受不了孤独。

  辗转了几个小岛,记者发现,如今岛上牛、羊、鸡都有成群的,猫狗也开始成群结队。当你聆听着海浪互相拍打的涛声,海鸟飞过蓝天留下的啁啾,再加上鸡犬肆意喧叫,就会发现海岛生活是如此美妙而丰富。地上跑的动物多了,岛上的生活就不知不觉地变得多彩富足起来。

  不少小岛上,陆续有了永久居住的市民。他们不仅打鱼,种树种草,还养鸡养鸭,努力补足各种生活的要素,营造着鸡犬相闻的生活气息。这是物质上的需求,更是精神上的追求。小岛就这么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一点点地拉近着与大陆的距离。

  烟波浩渺的南海上,座座岛礁串联起祖国的南大门。2012年7月24日,海南省三沙市人民政府正式挂牌成立。

  三沙市下辖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是维护我国南海权益的桥头堡。近年来,党和政府不断加大投入,祖国大陆与南海岛礁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往返于大陆与南海岛礁的船舶,经历了从木桅船到钢质船、从帆船到机动船的变迁。今天,“三沙1号”交通补给船,吃水度深、排水量大,不仅航行平稳,船顶还有直升机起降平台,通行安全进一步得到保障。

  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前往三沙市旅游的人越来越多。2016年,三沙市永兴机场开始民用飞机试航,并推出公务包机业务。乘飞机到三沙,已经成为现实。

  (陈大帅、毛 规辑)

  官兵在细心维护海水淡化系统。

  永兴岛上有了邮局和物流快递公司。

  供应站战士细心照料蔬菜。

  16年新装雨水净化系统。

编辑:李学平
 
 

相关阅读

 
 

图片

 

图片

 

排行

 

专题

  • 专题

    2018网络媒体国防行

  • 专题

    我与军队的不解之缘-中工网

  • 专题

    本网策划:“我”和军队的不解之缘

  • 专题

    2018年征兵工作进入倒计时-中工网

  • 专题

    第17批赴黎巴嫩维和部队参加“联黎文化节”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