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飞行员中千里挑一!中国首批航天员的飞天之路(组图)-中工军事-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库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军事

军旅

从飞行员中千里挑一!中国首批航天员的飞天之路(组图)

2018-10-17 15:43:46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中国人没有失重

  1999年,中国航天员来到俄罗斯加加林航天员训练中心进行模拟失重飞行训练。第一次来到新的环境中接受陌生训练,大家感到很新奇,都想借此机会展示一下中国航天员的风采。上飞机的前一天,俄罗斯的教练员对中方的领队,时任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所长、航天员系统总指挥宿双宁说:“你们的人只要有一个吐了,我们就立即停飞!”宿双宁一听就急了,连声说:“不行!不行!”他心里清楚,飞一个架次虽然只有几分钟的失重体验,却是用成堆的美金堆积起来的,一吐就停,那不是白白浪费钱吗?可无论宿双宁怎么请求,俄罗斯的教练员却始终不同意,坚持说是基于安全考虑。

  宿双宁既心疼钱,又担心航天员的安危,他诚恳地对俄方驾驶员说:“我们的航天员是第一次做这种训练,希望你们开始飞时升降幅度不要过大。”但第二天训练前,翻译告诉宿双宁,他听到俄罗斯驾驶员私下嘀咕,就是要让动作大一点,看看中国人的前庭功能和身体素质到底行不行。

  训练开始了,飞机一个小时里连续飞行了12个抛物线,交替产生超重、失重的模拟环境。尽管痛苦难忍,但中国的航天员们都咬着牙坚持了下来,而且还要在每一个抛物线产生的20多秒的失重时间里不断做着穿脱航天服、翻滚转圈的动作。飞行过程中,尽管很难受,但中国的航天员一个都没有吐。这个结果有些出乎俄方的意料,他们称赞说:“在这里训练的其他国家的航天员,不少人几个抛物线下来就不行了,像你们这样全部坚持下来的还没有见过。中国的航天员没有失重,真了不起!”

  原来心理训练这么重要

  俯瞰地球,仰望星空,飘浮在茫茫太空,在令人神往的太空旅行背后,面对轰鸣的发射、寂静的太空、寂寞的飞行,恐惧、孤独、烦躁、厌倦的感觉会随时发生在航天员身上,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所以,航天员心理素质也直接影响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质量。

  古人云:“欲胜人者先自胜,凡事之本先治身。”航天员大队中的每个人都经历过很多磨练,都是在赞扬声中成长起来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都非常强。但同样优秀的14名战友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还要优中选优,如果不能让心态平和下来,就无法适应这种变化。还有,在陌生的太空,面临微重力环境下特殊的生理考验,甚至生与死的极限考验,很容易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可以说,在航天器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情况下,制约任务成败的因素更多的是心理而不是技能。因此,航天员要有比一般人更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超强的调节与控制能力。还有,航天员这个职业对心理相容性(团队精神)的要求也很高,往往同伴只需一个眼神,就完全心领神会。可要真正达到这种状态,就得进行必要的心理训练。为此,航天员中心专门为航天员配备了心理教员。参与到了他们的训练和生活当中。他们会站在航天员的立场上,设想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再有针对性地逐个解决。每次训练前,教员都会设计一张特别的表格,对航天员进行心理测试。通过这些测试,教员们渐渐地发现了可能使航天员产生心理问题的因素。

  人的身心疾病多源于负性情绪。数千年封建文化的积淀,使内耗等人际冲突成为中国人负性情绪产生的根源之一。而人际冲突的根源大多是因为对人对己的认识不够客观,不能正确看待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航天员不是生活在真空中,自然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平时训练还好,一旦面对选拔时,他们的心理问题一下子就变得突出起来。为了使航天员在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达到理想的境地,教员展开“互动式训练”,要求每个人都毫无保留地敞开心扉,真诚地面对自我,面对他人。

  选拔执行任务的航天员时,依据的是每个人的政治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专业技术这四种成绩。选拔时,心理教员既要提供心理帮助,又要根据各自的情况,挑出心理素质最好的。毫无保留地吐露心声对航天员来说,曾经是矛盾的。因为他们知道要选拔,就不可能把想法完全告诉别人。起初,尽管教员说“完全保密”,但还是没人愿意和他们深谈。教员们没有就此罢休,而是想出了一个新办法。他们用实际行动坚持保密,对任何人都不透露一丝信息,即便是有领导询问也会婉言拒绝。教员们的这个原则消除了航天员的顾虑,都表现出了自己最真实的一面。

  航天员在太空中也需要创造融洽的人际关系,心理训练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相互之间的“心理相容”训练。这项训练可以在航天员内部形成一种学习上相互切磋、品德上相互砥砺、工作上相互支持、技术上相互交流的良好氛围,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性格相投、爱好相近、心意相通的和谐心理。刚开始进行这项训练时,大家还有所顾虑,谈话放不开,话题不深入。于是,教员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要每个人先说说对自己的评价,然后再让其他人说说他们眼里的“我”怎么样。大家谈开了,每个人看到了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另一面,发现了自己都没有发现的优缺点。随着训练的深入,每个人都敞开心扉,理解了别人,看清了自己,许多平日的矛盾、误会都消融在彼此真诚的交流中,消除了自我认识的“盲区”。事后,不少人都说:“真想不到,这个训练解除了我背了好久的包袱,我对别人的理解更多了。”就是这样,训练的时间越久,航天员们的共性就越多,相互间的配合也越默契。

  为了提高心理训练的效果,教员们常常置身于航天员的生活中间,观察每个人的言谈举止,了解他们的性格爱好。女教员还与航天员的妻子们打成一片,经常和她们一起去购物、一起送孩子上学,谈笑之间,就把航天员很多的生活信息都掌握了。随后再因人制宜地拟定施教方案。

  ……

  这样的学习训练,整整进行了5年,2003年的盛夏,航天员评选委员会对首批全体航天员进行了考评,结果是:经过5年零6个月、3000多个学时的拼搏,14名航天员全部具备了执行载人飞行任务的能力,予以结业,并获得三级航天员资格。这一结果,标志着我国创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航天员训练体系,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培养航天员的国家。令世界震惊的是,中国的航天员大队竟创造了淘汰率为“零”的奇迹。

1 2 3 4 共4页

编辑:傅仁誉
 
 

相关阅读

 
 

图片

 

图片

 

排行

 

专题

  • 专题

    2018网络媒体国防行

  • 专题

    我与军队的不解之缘-中工网

  • 专题

    本网策划:“我”和军队的不解之缘

  • 专题

    2018年征兵工作进入倒计时-中工网

  • 专题

    第17批赴黎巴嫩维和部队参加“联黎文化节”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