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寸草不生到绿树成荫,这是老马耕绿19年的执着(组图)-中工军事-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库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军事

头条

从寸草不生到绿树成荫,这是老马耕绿19年的执着(组图)

2019-09-20 07:27:16 解放军报

  耕 心

  沙土上种树需要精心浇灌,更要倾注一份情

  大砂沟44号林区半山腰,一棵侧柏长出了第19道年轮——这是马俊德亲手种下的第一棵树,取名“先锋”。

  马俊德说,这棵树象征着他们这一茬人“勇猛冲锋,开疆拓土”的耕绿精神。

  多年来,马俊德每次护林巡线,一定会来看看这棵“先锋”树。“第一批种下的树,肩负着固定沙土、改善土壤的重任……环境恶劣,树长得艰难,却更有韧劲。”马俊德用手摩挲着树干,话语中透着心疼。

  一次,马俊德发现“先锋”树叶有些打蔫。浇水、施肥……战友们轮流呵护仍不见好转,马俊德急得睡不着觉。

  那天一大早,他爬上山腰看“先锋”,边抚摸边研究,从树根到树干,从树枝到树叶。

  马俊德发现,“先锋”的叶片上积着厚厚的沙土。当时山顶正在修建蓄水池,施工扬起的大量沙尘飘落在树冠上——“难道是沙尘遮蔽,影响了树木的光合作用?”马俊德猜测。

  为了证实这个观点,马俊德从山下搬来发电机、水泵、高压水枪给“先锋”洗了个澡。一周后,“先锋”恢复了生机,马俊德高兴地合不拢嘴……在他心里,这些年栽下的树就像自己的“娃”,每一棵树都是倾注了感情和心血来呵护的。

  马俊德到大砂沟第3年,就成了绿化指挥部负责人。说是指挥部,人员编成只有他1个专业技术干部和5个兵,以及10多个管护工。

  队伍不大,任务却不轻松。马俊德说,自己天生慢性子,但在种树这件事上总爱着急。管护工人按绩效算工资,有的人“瞎糊弄”,一桶水原本浇一棵树,为了省事,用一桶水浇六七棵;树坑要深挖六七十厘米,却挖三四十厘米就开种……

  马俊德眼里揉不得沙子,看到这种情形,一股无名火蹿上来,他冲着管护工就是一通骂。第二天,担心骂得太严厉了,他找到对方语重心长地说:“咱们铆在山上吃苦,不就是为了种活树苗嘛!树活了,咱们这苦就算不白吃。”那位管护工涨红了脸,连连点头。

  心里牵挂着树,马俊德闲不下来——他每天都要上山走一圈。“不看一眼,不放心呐!”马俊德说,春天“抢季”植树,夏天浇水施肥,秋天除草打杈,冬天防火防冻,一天也不能耽搁,一点也不能马虎。

  为了方便巡线护林,马俊德和战友们拉运土石,修建起一条12公里长的林区小路。然而更多的路,是他在峭壁、荆棘中踩出来的。

  大砂沟是湿陷性土壤地质,容易出现道路塌方。在当地人眼中,大砂沟“路难行”是出了名的。一次,上级派一名战士骑马前往大砂沟运送给养,在一处高坡突然“马失前蹄”,他连人带马摔下山坡;刚上山的管护工们,也曾出现崴脚的情况。

  马俊德却很少受伤,战友们开玩笑:“大砂沟对马高工有感情,格外爱护他呢。”马俊德笑言:“天天待在沟里,哪棵树长势如何、哪个坡在啥位置,都在我心里。”

  人有意,树有情。马俊德把树苗当作孩子一样精心呵护,树苗也仿佛“懂事”一般越长越茂密。

  春秋季节,夜间温度低,浇灌管道里水没排尽,容易结冰撑坏阀门。每次开阀浇水后,马俊德都要挨个检查关闭阀门……管道遍布多处,他每次检查都要耗去几个小时。

  大砂沟年均降水量110毫米,蒸发量达1500毫米。当地政府每年为大砂沟划拨60万方浇灌用水,也远不够用。每年枯水期,马俊德就带人从黄河拉水回来,用“桶挑瓢舀”的方式灌溉树苗……久而久之,马俊德的腰也落下病根。

  如今,按照马俊德“种植一片,成活一片,稳固一片,开拓一片”的思路,大砂沟苗木的存活率明显提升,许多友邻部队前来参观见学。有人问他种树的“秘诀”,他说:“树就是人,耕绿就是耕心。沙土上种树需要精心浇灌,更重要的是倾注一颗心、一份情。”

  成 林

  我栽树木,树木也在塑造我

  造林,是人和岁月的较量。

  “十年树木”在大砂沟并不适用。干旱、霜冻、虫害、火灾……任何一个不利因素,都可能会毁掉一片10多年的成熟树林。马俊德天天铆在沟里,用心照顾这些绿意盎然的生命。

  明年,就是马俊德来到大砂沟的第20个年头。他的儿子今年刚满20岁,因为学习成绩一般,这个倔强的小伙子早早进入社会打拼。

  马俊德的妻子埋怨他:“20年了,家里你顾不上。如今孩子长大了,那些树你还放不了手?”每到这时,马俊德只能选择沉默——无暇照顾家庭,他内心充满愧疚。

  大砂沟条件艰苦,7年前才修通公路,2年前才装上卫星电视,守在这里的兵,每天最快乐事就是“数着星星侃大山”。孤寂与苦闷无处诉说,夜深人静,马俊德喜欢抽烟,一支接着一支……掐灭烟头,马俊德还是会告诉自己:“困难都是暂时的,造林的任务还得完成。”

  这些年,随着编制体制改革,驻兰州部队“义务植树地”转移到别处,大砂沟绿化指挥部划归西宁联勤保障中心某储备资产管理局代管。

  编制变了,使命不变。树苗供给有限,马俊德带人把沟里新生、种植密度较大的红柳挖出来移栽,先后移活了15万株,绿了半个山坡。

  “荒坡变绿林,不能让老马的心血白费了……”新单位党委被马俊德多年的执着感动了,当即研究决定:每年从家底经费中划出一部分,支持老马造林。

  马俊德被感动了。这几年,马俊德自学林业技术,引入“生根粉”“保水剂”等林业新材料,采用水平沟、水平台和鱼鳞坑相结合的方式蓄水保苗,树苗存活率提升至95%以上。

  对马俊德来说,在大砂沟植树的日子,也有快乐。

  不久前,习主席到兰州视察时强调,兰州要在保持黄河水体健康方面先发力、带好头。听闻消息,马俊德激动不已。那天,他爬上最高的山头,眺望这片绿油油的山林,心里溢满千言万语……

  如今大砂沟内,侧柏、云杉、刺槐、速生杨、红柳、沙棘等1200万余株苗木扎下了根,植被覆盖率达90%。据科学计算,每年可减少流入黄河泥沙1.2万立方米。

  有了树,固了沙,绿了山。随着当地地质土壤和气候环境的改善,昔日不相信大砂沟能种活树的乡亲们,纷纷在村边种起梨树、枣树、山杏等果林,一个个“农家乐”办得红红火火……今日大砂沟,已成为兰州市民周末娱乐休闲的好去处。

  “我栽树木,这些树木也在塑造我。”当年的苦和难,如今在马俊德眼中都是磨砺。

  老马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歇——自创乔、灌、草相搭配,滴灌、喷灌相结合的种植模式,成为小有名气的林木种植专家,四川、吉林等省的治沙造林“同行”慕名前来取经……他还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奖章”。

  在马俊德眼里,这些荣誉不算啥。这满眼的绿意,才是他和战友执着一生的“收获”。

  这个老马不一般

  马俊德,西宁联勤保障中心某储备资产管理局高级工程师,今年整50,人称“老马”。老马是个地道的西北汉子,一米八出头,高高大大,嗓音浑厚,个性倔强。

  大砂沟天不下雨、地不存水、山不长草,村民说种不活树,老马不信邪。种下树后,三天两头回来看,缺水浇水、缺肥施肥……成功让树生根发芽。

  大砂沟风沙大,当风沙袭来时,人们都到沟底避风,马俊德却喜欢迎风挺立。他要感受一下沟里风的力道,看风对根还未扎牢的树有多大影响。吹了数十场风沙回来,马俊德得出结论:迎风坡的树坑深度,还得加深10公分。

  落实领导的要求,老马不含糊,但老马也爱跟领导提要求:冬季林区干燥,容易引发火灾,必须要备一辆消防车;林区道路崎岖,轮胎废得快,每年得多配发几条轮胎;春季抢种晚上要加班,山上照明没市电,要几个电瓶……

  有人提醒老马:“就你这几个人,经常跟领导要这要那,是不是不太好?”老马不为所动,要得理直气壮:“都是工作需要,有什么不好的。”

  领导不找他,他就经常主动登门。那时还是“小马”,军区不少领导就认识他,见面跟他开玩笑:“这次你那又缺了啥?”

  尽管“要求”多,组织却认可他,把他从团里调到了大砂沟绿化指挥部,3年后又任命他为指挥部负责人。后来,上级给他们正式下达了编制,老马成了“有身份”的人。

  在老马老家,乡亲们把穿制服的都叫“领导”,老马当了“领导”,邻里羡慕不已。有乡亲家里娃想当兵,也来请老马找门路。

  老马天天铆在沟里种树,战友不多,朋友很少,也没什么门路。一开始老马有点“偶像”包袱,不好跟乡亲们明讲,但时间久了,老马还是坦白了:我在山里种树,确实帮不上忙。

  老马说:“选择来种树,就要放低自己,贴近土地。” 在茫茫的荒山上,人显得格外渺小,老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渺小”。

  平凡的老马,其实不凡。19年,他让这连片的荒山出现点点绿色,点连成线,线连成片,肥沃了土壤、湿润了空气、天地换了新颜。

  造林绿化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如今,大砂沟绿化指挥部在改革中有所调整,老马的造林劲头还是一如既往。一天天一年年,山头绿了,他的头发白了。

  “只要组织需要,我会永远铆在这里。”老马说。

1 2 共2页

编辑:谷永光
 
 

相关阅读

 
 

图片

 

图片

 

排行

 

专题

  • 专题

    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2周年

  • 专题

    《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

  • 专题

    “最美退役军人”风采录

  • 专题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

  • 专题

    2019年联合国维持和平人员国际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