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科班出身”的青年干部如何实现华丽转身-中工军事-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库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军事

头条

“非科班出身”的青年干部如何实现华丽转身

2019-01-15 07:24:36 解放军报

  一些刚刚从大学校园来到基层部队的新干部,面对“专业不对口”时,常常会抱怨“生不逢时”;还有不少干部因为编制岗位等原因,不得不面对离开“老本行”,到陌生的领域去面对困境与挑战……那么,“术业非专攻”的这类干部群体能否在“专业不对口”的岗位实现逆袭呢?

  高原实兵对抗演习中,工程兵指挥专业出身的一连连长张佳成带领全连顺利完成迂回穿插任务。 杜泽南摄

  “非科班出身”如何实现华丽转身

  ——来自第77集团军某旅对青年干部专业不对口率的新闻调查

  ■王 迟 雷兆强 闻苏轶

  “夏鹏飞,防化连。”

  当听到人力资源科干事念到自己名字时,站在队伍里的新排长夏鹏飞虽然脸上毫无波澜,内心却和眼前的阴雨天一样昏暗。本来还想着要不要去问问机关的人,可最终还是没有开口。

  就这样,毕业于陆军工程大学军用桥梁分队指挥专业的夏鹏飞与工兵连擦肩而过,跟着防化连指导员张红利,一起去往那个陌生的连队。

  进入冬季,四川盆地的天气总是灰蒙蒙的,又下起小雨。营区潮湿的林荫道上,夏鹏飞背着背囊,吃力地提着行李。排长生涯的第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干部没有专业,只要5000米能跑及格就行。”来到连队不久,他就担心起自己的专业,而四级军士长乔战峰却这样告诉他。连队其他战士也大都认为,干部就是负责管好和带好连队的,组织专业训练那是士官的事。

  从战士口中得知老排长罗恺奇和指导员张红利也是“半路出家”后,夏鹏飞决定去“请教”他们。

  毕业两年多的罗恺奇以“前辈”的身份劝告他,不要再去想大学的专业了,练体能、写教案、出黑板报、拉歌……这些都是排长的“专业”。

  “那大学学的专业岂不是白费了?”面对新同志这“稚嫩”的反问,罗恺奇干脆不再解释,“你跟着连队走就行了”。

  犹豫再三,夏鹏飞还是敲响了指导员张红利的房门。可进门没几分钟,指导员一句“这个问题不需要探讨,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直接让夏鹏飞不知所措。专业用不上,工作怎么开展,那“这些年”又怎么过?

  来到训练场,喷火器作业、防化侦察侦测作业、洗消作业……连队战士们正在热火朝天地训练,这位年轻的排长被眼花缭乱的各类装备所震撼。夏鹏飞心里又想起老班长的那句话:“干部没有专业”。

  此时,没有人会知道,在训练场最不起眼的一角,这个中尉领章还一尘未染的排长,心里正翻江倒海:干部,真的没有专业吗?

  我们的故事——

  当专业已成往事,回首最初的梦想

  深夜,政治工作部保卫科干事李坤终于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最后一个从办公室出来并关上门,踩着营区大道上昏黄的灯光慢慢往宿舍楼走去。

  “工作嘛,干什么都一样。”当笔者问起是否喜欢保卫这一行时,这个戴着一副近视眼镜的瘦高个儿淡淡一笑。

  据李坤自己说,在去年旅调整组建之前,他曾在团宣传股负责新闻报道工作。而在借调到团机关之前,自己是一名主战连队的侦察排排长。再往前,毕业分配到部队时的第一任职岗位是修理连排长。最令人意外的是,李坤在大学所读专业竟是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

  大学期间,李坤非常喜欢自己的专业,一直梦想毕业后成为一名研究弹药技术的专家。然而,从毕业那天开始到今天,5年多的时间里,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就再也没有派上用场。

  在连队时,专业没有了用武之地,再加上两次换岗,李坤感到自己在指挥专业难有建树,索性选择转行。一路兜兜转转,才有了今天的这位保卫科干事。

  然而,相比于对走上保卫工作岗位多少有些无奈的李坤,另一个人对此却是梦寐以求。

  “你说的是我们连的‘法官排长’吧?”在来到支援保障连寻找修理排排长谢希时,笔者对战士们口中的这个“法官排长”外号很感兴趣。

  对于这个外号,指导员向笔者道出原委:谢希是一个“到哪里都带本法律书”的干部。有一次开会还被上级发现并当场批评。事后,连队战士就给他起了这个外号。

  找到谢希,这位高大帅气的年轻小伙子讲出了他的故事。谢希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侦查学专业,法学学士,对于自己的专业,他称之为“信仰”。曾经在暑假赴贵阳市刑警队实习的他,甚至协助警方破获了多起刑事案件,他的女朋友也一直想让他成为一名检察官。但是毕业分配参军入伍后,他却来到了专业领域完全陌生的支援保障连。

  面对所属排的修理专业,谢希一度心里很抗拒,“不愿学,也学不懂”。他对专业的态度让排里的老士官很有意见,他自己也感到度日如年。指导员为了让他找到点“归属感”,就让他担任连队风气监督员,“同时,该给他压担子就压担子,让工作上的充实驱除他心理上的纠结。”

  “现在连队工作很多,我每天任务也重,法律已经从我的专业变成业余爱好了。”如今的谢希,只是在休息时间还在为参加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做准备,同时也等待着能有进入旅保卫科或者纪检科工作的机会。

  在这个旅,像他们这样的干部还有不少。笔者在对该旅干部调查中发现,全旅干部专业不对口率为五分之一,其中绝大部分为副营职以下。而在全旅副营职以下的干部队伍中,这个比率达到了四分之一。

  运投科助理许道荣的原专业是高炮指挥、防化连指导员张红利的原专业是装甲兵指挥、侦察排排长何伟的原专业是食品科学与工程……

  我们的困难——

  这是一个永远无法消除的余数

  走进该旅人力资源科,笔者发现,今年的新干部分配已经完成,专业对口率为90%。因为国防生制度的调整变化,这个数据达到了近年来最高。但是,这仍然意味着,还有10%的干部从军旅生涯一开始就要面对“用非所学”的问题。

  为此,人力资源科科长王波峰给出了解答。

  “学炮兵的去炮兵连,学步兵的去装步连……新干部的分配都是按照所学专业来进行,但是要做到100%,‘用即所学’,几乎不可能,这是一个无法消除的余数。”

  对于新毕业的干部来说,去基层连队任排长是部队人才建设的政策要求,但是这时候,矛盾就出现了。

  除了院校招生计划和4年后部队的岗位需求存在一定滞后性外,还有很多专业性强的专业在基层部队根本没有相关对口岗位。还有一种情况,同一专业同时分来几名干部,但是岗位只有一个或者很少,那就肯定会有人专业不对口。

  对于这些原因,信息保障科参谋杜亚锫和部队管理科参谋王轶阳两位女干部可谓印象深刻。

  杜亚锫毕业于会计学专业,但是同年毕业时仅自己同校同专业的同学就来了2个,而财务科需求只有1个。再加上全旅并没有女兵编制,只有卫生连和指挥通信连有适合女干部的岗位,对于这几个“宝贝”女干部,旅里只好安排她们借调至机关。而王轶阳所学专业是英语,找遍全旅也没法对口分配,后来也是因为与杜亚锫同样的情况,来到了部队管理科。

  王波峰还说,这个问题不仅体现在新干部的第一任职岗位分配上,同样也贯穿于年轻干部后来的成长之路。

  修理二连指导员银汶邦专业本是防空兵指挥,第一岗位也是对口的防空营排长,但在后来晋职晋衔时,却遇到了防空营编制满编的情况;合成一营副教导员张全此前一直在运输连、修理连等保障分队任主官,也曾在保障部机关帮助过工作,而今年干部调整期间,所有保障专业的分队和机关副营职岗位都没有空缺,他只能调整至合成营。

  “这种情况下,干部的成长是第一位的,不能唯专业论。”王波峰解释说。

  走出人力资源科办公室,笔者感慨良多。那么,这些专业不对口的年轻干部如何在工作中破解这个困扰呢?

  我们的感悟——

  政治干部并非是“万金油”

  在那份对该旅青年干部专业不对口率的调查中,笔者发现一个有趣现象:所有专业不对口的机关干部中,保障部和参谋部人数较少,而大部分都在政治工作部。

  虽然思想教育工作跟自己专业完全不对口,不少东西都是从头学的,宣传科干事李栋对自己现在的工作还是感到得心应手,脸上也充满自信。当问起这位毕业于电气工程系的教育干事如何走到今天时,他说是多少有些“机缘巧合”。

  “大家不是都常说,军事过硬去参谋部,笔杆子硬去政治工作部嘛。”

  没有技术就没有装甲兵。刚到连队当排长时,李栋利用大学所学专业很快就在排长岗位干得风风火火,两年的基层排长履历充实而丰富。这时候,有人就建议他去机关“锻炼一下”,但是,自己究竟该去哪个科室呢?直到后来听到“能说能写就去政治部”,甚至有人调侃“政治干部就是万金油”,再加上他文字能力还不错,就这样来到了机关。

  但是,对于和他同校毕业的学长——支援保障连指导员王才天来说,这个政治主官当得可没那么轻松。

  王才天大学专业是新闻学,毕业没多久,这个科班出身的人才就被团宣传股“挖”了过去,当过两年新闻干事之后,他顺利成为一名政治指导员。

  “按理说我的专业干指导员很合适,但事实并非如此。”新来的指导员王才天也就懂些基本的指挥技能,在保障连这个专业多而杂的分队,“专业上插不上话”的他半年内都觉得自己在战士面前威信不够,远远不如工兵出身的连长。

  政治干部是“万金油”吗?

  “政治工作不能以专业定位,这项工作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观点来看,它是方法论。”该旅政治工作部主任唐山说,在基层部队,政治干部首先要是合格的战斗员和指挥员,然后才是政治教员,做好军事工作才是开展好政治工作的基础。

  对此,人力资源科的工作也给出了有力证明。“政治干部也是按照专业来配备的,学过某专业、懂某专业的政治干部优先考虑某对口专业岗位。”

  我们的成长——

  既有“有意栽花”的科学浇灌,也有“无心插柳”的意外收获

  走在该旅营区内,你随便问一个人,胡存刚这个名字,可以说无人不知。

  当年,以军区第一名优异成绩提干的“红九连”“益林战功班”班长胡存刚,如今已是榴炮三连的优秀指导员。但是,谁又能想到这位传奇人物在上任之初,也经历了一番艰难岁月。

  胡存刚从入伍当战士时就是正儿八经的步兵,提干后在军校也是学习步兵专业,可如今却成了炮兵连主官。起初,自尊心极强的他不愿被人看扁,坚持用自己步兵的老一套来带兵,结果被几个老士官和训练尖子在连队议训会上多次“发难”。

  “基层连队带兵并不需要太高深的专业知识,况且,我也不是步兵专业的权威和专家。说到底最终还是要回到训练实践中,这方面,两个专业其实本质上是一样的。”

  为了补上这一课,胡存刚也顾不上“隔行如隔山”的困难,几个月埋头钻研和低头请教,找到了步炮两个专业的相似点,终于拨开云雾见青天。

  最后,胡存刚通过自己培养一个“零基础零专业”的义务兵,一举拿下旅报话兵比武第二名的好成绩,令全连战士对他的带兵训练能力刮目相看。

  相比于胡存刚上任之初的焦虑,同样是步兵出身的修理一连连长肖朝阳却是另一番心情。

  “能来修理连我很高兴,这是对我个人能力培养和提升的一个得天独厚的平台。”连队主要以装甲维修专业为主,这对于曾经的装步连副连长肖朝阳来说简直是“免费培训班”,带兵的过程中他也不断在学习,填补了自己对很多主战装备的技术空白。另外,保障分队在军事基础课目训练上普遍偏弱,步兵出身的他则利用自己的长处带领全连官兵补上了这一短板。

  “大部分干部都是本科学历,本科学历是普通高等教育,专业也只是一级学科。再者,干部是会成长的,成长中也会不断学习新的知识,而基层工作更具实践性,学习新知识完成岗位转变并不难。”政治工作部主任唐山坦言。他还补充说,对于干部的成长,要注意“有意栽花”和“无心插柳”的结合。“这种情况下,组织不能完全不管,必要的人才成长规划是要有的,我们要尊重每一名干部的专业知识;但是,我们也要允许‘余数’存在,这会给干部的成长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说到这个惊喜,没有人比装步一连连长张佳成更有体会了。

  工程兵指挥专业毕业的张佳成,从步兵排长到作训科参谋,再到连主官岗位,再也没有捡起过工兵专业。但这一路走来让他“脱胎换骨”,特别是任作训参谋时的积累沉淀。在一年的外场参谋期间,自己多次指导分队训练,得到了旅领导赞许。最后,他便被直接提任主战连连长。

  “可能以后还是没有机会再回归本专业。但是,我更加期待其它专业给我带来的惊喜。”说着,这位年轻的连长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

  “术业非专攻”亦可专攻

  ■蒲 毅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专业对口的情况下,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开展工作,这当然是最理想的结果,也能很快发挥自己的作用。但是,如果转入另一个陌生的领域,除了要花费大量时间从头开始外,还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面临的挑战不言而喻。

  正因如此,一些刚刚从大学校园来到基层部队的新干部,面对“专业不对口”时,常常会抱怨“生不逢时”;还有不少干部因为编制岗位等原因,不得不面对离开“老本行”,到陌生的领域去面对困境与挑战……那么,“术业非专攻”的这类干部群体能否在“专业不对口”的岗位实现逆袭呢?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最早是以基建工程兵身份入伍的,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在哈佛大学修的是法律专业,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外国语系……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成功人士所从事的专业都与第一专业无关,但这并不妨碍其后来取得的成就。这是因为,专业知识只是基础,现实岗位需要的是远比专业知识更复杂的个人能力。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接受过科学系统高等教育的新一代干部,具备优秀的学习能力,这才是人才的宝贵之处。

  与自然科学相比较,部队大多数工作属于社会科学范畴。基层部队大多数岗位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跨界”实现华丽转身也并非难事。对于刚刚到基层部队工作,没有实践经验的新干部来说,进行全方位的锻炼,比守着专业知识更为重要。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一线带兵人,需要学会实践这门专业,这虽然不同于课堂上、实验室里的学问,但基本的学习方法都是一致的。

  “导弹兵王”王忠心只有初中文凭,却能精通导弹测控专业全部19个号位;入伍仅8年的“时代楷模”王锐在经历主战装备3次大的信息化升级改造后,依然能成为年轻的“双特”两栖装甲尖兵;“三栖尖兵”刘珪是从湖南大学弃笔从戎的……我们在长期的基层工作中发现,那些优秀的基层官兵代表,都是优秀的学生。他们向领导学、向战士学、向同志学,取众之长,补己之短,才造就了他们的优秀。干部要走得更远,必须经过多个不同专业岗位的历练与积累,才能成为强军兴军的中流砥柱。举个例子,如今的合成营营长在战场上要指挥的,是以前步兵营或兵种营数倍的战斗要素,仅靠单一的专业与技能根本无法胜任。

  我们当然希望干部的成长规划能够科学合理,达到“人尽其才”的地步。但是,客观上的种种原因也造成专业不对口这个“余数”不可能为零。在这个需要复合型人才的时代,除了干部自身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外,各级组织也应该开拓创新,敢于起用新人,充分利用集训、比武、培训等平台,采用以老带新的策略,给干部的成长进步注入活力,加速干部队伍质量建设。

 

编辑:徐林
 
 

相关阅读

 
 

图片

 

图片

 

排行

 

专题

  • 专题

    “春暖花开”策划|军事40年:国防和军队建设伟大成就

  • 专题

    2018网络媒体国防行

  • 专题

    我与军队的不解之缘-中工网

  • 专题

    本网策划:“我”和军队的不解之缘

  • 专题

    2018年征兵工作进入倒计时-中工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