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图强,中华民族的世代夙愿-中工军事-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库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军事

头条

向海图强,中华民族的世代夙愿

2018-06-08 09:22:45 中国军网综合

  每年的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然而,增强全民海洋意识的工作,却不能只限于这一天。我们要深入挖掘中华民族的海洋历史和传统海洋文化,把增强海洋意识纳入宣传思想教育工作体系和精神文明建设体系。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详细报道——

  向海图强,中华民族的世代夙愿

  ——写在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

  ■曹泽聪 罗彬

  谈到我国版图,多数人会脱口而出“像一只昂首挺立的雄鸡”。事实上,如果把陆地国土与海洋国土放在一起,我国的版图更像是立在欧亚大陆东端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从“雄鸡”到“火炬”,不仅是形状描述的变化,更是海洋意识的觉醒。

  我国是个海洋大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广阔的海域,也有着源远流长的海洋文明。公元3世纪以前,我们的先祖就已经利用季风变化规律进行航海;宋代,航海家已掌握指南针航海技术;到了明代,“郑和下西洋”成为人类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我国曾拥有世界上最庞大、最先进的海上舰队,对世界文明产生深刻影响。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

  遗憾的是,农耕文明繁盛的时代,国家和民众海洋意识却很薄弱,在很长一段时间,海洋只是“兴渔盐之利、仗舟楫之便”的场所。正因为不能从战略高度认识海洋,我们曾两次与海洋强国失之交臂。15世纪大航海时代,多个欧洲国家向海发展、迅速崛起,而我国则自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后,进入了漫长的海禁锁国时期;18世纪工业革命背景下,马汉的“海权论”掀起了现代海军建设热潮,西方国家纷纷发展海上力量,而我国则长期处于有海无防、有海无权的落后状态。梁启超曾悲叹:“而我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近代史上,我们走向衰败、受尽凌辱,与此息息相关。

  背海则弱、向海则兴,封海而衰、开海则盛,这是历史的深刻昭示。海洋意识的强弱,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如果对海洋这一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资源的开发基地、重要战略安全方向缺乏认识和重视,就势必会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落在后面。“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古希腊海洋学者狄米斯托克利的话,直到今天仍是至理名言。21世纪是海洋世纪,盛与衰的历史已经给出明确答案:我们再也不能错过机遇,必须坚定走向海洋、主动拥抱深蓝。

  党的十八大以来,海洋强国建设成就显著。做大做强海洋经济,海工装备、海洋电力等新兴产业不断取得突破;深入实施科技兴海,“三龙”深海装备体系基本成熟,海水淡化、系列海洋卫星等跻身国际领先或先进行列;着力推进生态管海,“生态+海洋管理”新模式不断完善;大力构建蓝色伙伴关系,海上朋友圈越来越大;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赢得和平稳定环境。可以说,在我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个时期像今天这样认识海洋、重视海洋、经略海洋,海洋越来越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保障。

  习主席指出:“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海军是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重要标志,是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支撑。”当今时代,海洋与人类的联系更为密切,成为国家利益拓展和安全空间延伸的重要战略领域,围绕海洋疆域、海上通道、海底资源的斗争时有发生。我们爱好和平,但决不能放弃正当权益,更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以海军为主体的海上军事力量,必须保持强大威慑力和战斗力,才能切实担负起有效维护国家主权、海洋权益和发展利益的重任。这是我们的神圣职责,也是光荣使命。

  每年的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然而,增强全民海洋意识的工作,却不能只限于这一天。我们要深入挖掘中华民族的海洋历史和传统海洋文化,把增强海洋意识纳入宣传思想教育工作体系和精神文明建设体系。只有在全社会营造亲海、爱海、强海的良好氛围,我们才能真正与海洋紧紧拥抱。

编辑:李学平
 
 

相关阅读

 
 

图片

 

图片

 

排行

 

专题

  • 专题

    也门首都再遭沙特空袭 房屋倒塌现场一片狼藉

  • 专题

    立陶宛:北约士兵波罗的海举行两栖登陆演习

  • 专题

    俄罗斯士兵参加侦察兵大赛 奋力拼搏挑战全能

  • 专题

    云南武警开展军事训练尖子比武 首日上演“枪王”对决

  • 专题

    美土支持确保叙利亚曼比季安全的合作路线图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